|
|
|
发布时间:2025-03-17
在经济下行和进出口贸易走低的大环境下,作为国家重要经济引擎的粤港澳大湾区如何破局?为深入启发MPA学子的学术研究思维,开拓研究视野,2025年3月8日,华南理工大学MPA教育中心在公共管理学院5号楼204室举办了MPA“笃行”讲座系列第六期:粤港澳大湾区2.0版:新区、新业、新人。
讲座概述
幕开题现,陆老师着眼大变局下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全面阐述了“四个变迁”,即宏观环境的变迁、战略环境的变迁、行业环境的变迁、企业竞争环境的变迁,总结了大湾区当下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难题。
陆老师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着手,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例子,还原了大湾区城市群演进与联动。陆老师还通过区域联动、产业联动、政策利好等角度,对于大湾区的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等9个湾区城市做产业分析和角色定位,剖析优势和机遇,为当下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开拓了新的视野。
陆老师强调,大湾区可以通过多位一体的措施组合拳,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大力促进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如推动广州新能源汽车制造业持续抢占市场份额;促进深圳的人工智能领域与制造业结合、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扩张等;二是推动大湾区内部城市的深度联动,如深汕合作区的深度建设、珠海澳门横琴合作区的起步建设、广莞深+港科技走廊的发展。
最后,陆老师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存在“涟漪效应”和“收敛效应”。急需密切联动,协同发展,为此,广东省一直在努力,从1.0版本的“美丽乡村+精准帮扶+产业转移”,到2.0版本的“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再到3.0版本的 “百千万工程”,都在贯彻落实省委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实现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之间的平衡发展。
陆老师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勉励大家,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及实践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思维去看待事物,构建多维度的知识体系,为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不同角色的智慧。
讲者简介
陆剑宝,华南理工大学MPA校外导师,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出站。曾调派香港中联办工作。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粤博士助农联盟平台发起人,广东步步为营营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战略顾问。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与规划研究,涉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改造、乡村振兴等。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媒体评论100余篇,国家省市领导批示20余项,为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提供粤港澳大湾区和乡村振兴培训和规划咨询服务。
图文|田佳鑫、叶铭添
初审|李文彬
复审|李胜会、周勤
发布|耿子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