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心成功举办“首届印度洋地区研究前沿论坛”
发布时间:2024-07-22
访问量:
39

近日,“首届印度洋地区研究前沿论坛”在广州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华南理工大学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与印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中联部、军事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海南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印度洋地区命运共同体”“印度洋海上安全与海洋治理”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叶金宝、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麦均洪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华南理工大学社科处处长李石勇主持。

与会专家合影

叶金宝在致辞中指出,华南理工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长期深耕区域国别研究等交叉学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指出,本次会议聚焦印度洋地区研究,会议议题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对推动中国与印度洋地区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构建中国-印度洋地区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麦均洪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发展。他指出,学校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走出了一条具有华工特色的文科发展之路。他强调,海洋强国建设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战略任务,学校区域国别跨学科研究团队聚焦印度洋研究,产出了系列标志性成果。他希望通过此次高层次学术会议,分享和交流前沿研究成果,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高质量决策参考。    

在主旨发言环节,大连海事大学黄渤海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邹克渊,中国海洋法学会前会长、海南大学特聘教授高之国,中国南亚学会印度洋分会副会长、深圳大学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戴永红,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闫文虎,暨南大学中印文化比较研究所所长贾海涛,中国南亚学会印度洋分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献珑,华南理工大学印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贾海龙,围绕印度洋的战略格局、区域治理、通道安全、海外权益保护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    

邹克渊教授指出,印度洋地区研究要加强区域性多边机制研究,更加凸显“海元素”,尤为关注印度洋海域海上争议对我国海外权益保护和拓展的影响。他特别指出,要重视印度洋地区海上问题的微观研究,基于详实的调研数据开展印度洋系统研究。    

高之国教授高度肯定印度洋地区研究的战略意义与理论价值。他指出,我国的印度洋研究需聚焦存在与发展两个核心问题。我国既要巩固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又要积极参与印度洋区域治理,主动为印度洋地区提供公共产品,推动构建中国-印度洋地区命运共同体。    

戴永红教授强调了多学科交叉对印度洋地区研究的必要性。他指出,印度洋研究要注重陆海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研究,同时关注印度洋地区的历史、地理、宗教等问题,推动印度洋研究行稳致远。    

闫文虎研究员认为,以巴冲突和俄乌冲突对印度洋海上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亟需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他还指出,地理环境问题对印度洋海上安全和贸易投资极为重要,应将其纳入印度洋研究体系,提升印度洋地区综合研究的水平。    

贾海涛教授指出,印度洋已成为全球地缘战略的关键区和世界热点敏感问题的高发区,他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视角系统探讨了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同时,他还强调,印度洋与南海之间存在联动趋向,研究印度洋也要通盘考虑南海局势,要尤为注重与南海沿岸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    

朱献珑教授指出,印度洋地区在海洋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地区。他从通道安全、地区安全、大国博弈等视角阐述了该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探讨了中国与印度洋岛国的合作前景。

贾海龙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印度洋战略格局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我国应为印度洋区域治理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从根本上影响印度洋战略格局。他围绕建构印度洋区域治理体系的规则内容、机制途径以及制度保障等问题提出了系统的见解。

本次会议围绕印度洋地区研究展开了富有成效的研讨和交流。据悉,华南理工大学区域国别研究跨学科团队将持续深化印度洋地区研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与智库专家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印度洋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建设,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洋地区的高质量建设,构建中国-印度洋地区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与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