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岛国纵览|塞舌尔
发布时间:2022-01-24
访问量:
1386

塞舌尔共和国,简称“塞舌尔”,是坐落在西南印度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首都为维多利亚。塞舌尔由115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455.8平方公里,领海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约140万平方公里。塞舌尔位于南纬3.8度~南纬10.5度,东经55.7度~东经56.7度。西距肯尼亚蒙巴萨港1593公里,西南距马达加斯加925公里,南与毛里求斯隔海相望,距印度孟买2813公里。塞舌尔全国划分为25个区,其中主岛马埃岛22个区,普拉兰岛2个区,拉迪格岛1个区。塞舌尔旱季和雨季分明,6月至9月属于旱季,这个季节多风、降雨量少,气候比较凉爽,是到塞舌尔旅游度假的最佳时机。这里有蔚蓝的海水、晶莹的白沙、蜿蜒的海岸线,环境优美,适宜居住,是世界各国游客的度假胜地。

据联合国最新人口统计,2019年塞舌尔人口总量为95,235人。居民主要为班图人、克里奥尔人、印巴裔、华裔和英法后裔等。19世纪30年代,在废奴贸易中获释的黑奴,一部分被遣送到塞舌尔,一部分发展成为塞舌尔的主体民族,另一部分与其他族群混血逐步发展成一个新的民族——克里奥尔人。19世纪下半叶以来,印度人、马来人和华人等陆续移居塞舌尔,成为多元文化国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塞舌尔华侨华人有4000多人,约占其人口总量的4%。华人在塞舌尔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进出口行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90%的塞舌尔居民信奉天主教,4%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新教、印度教或其他宗教。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法语,国语为塞舌尔语(克里奥尔语)。塞舌尔2019年的人均GDP约为1.74万美元,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富裕程度在非洲地区仅次于法属留尼汪。

史前时代,移居马达加斯加岛的马来人曾在塞舌尔群岛作短暂停留。中世纪时期,阿拉伯商人利用季风往返于东非海岸和阿拉伯半岛之间,将这个群岛作为航海贸易的中转站。16世纪初,葡萄牙人曾到达此地,取名“七姊妹岛”。1502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第2次前往印度的航行中曾访问该岛。1609年,英属东印度公司的一支远征队登上这个群岛,留下了有关塞舌尔的最早文字记录。1756年,法国宣布占领整个群岛,并以路易十五的当朝财政大臣莫罗·德·塞舌尔的姓命名该岛。1794年,英国取代法国统治塞舌尔。后英法多次易手,轮流占领。1814年,英法签订合约,塞舌尔成为英国殖民地,归英属毛里求斯殖民当局管辖。1903年,塞舌尔与毛里求斯分治,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1970年,受麦克米伦“非殖民化”政策影响,塞舌尔实行内部自治。1976年,塞舌尔宣告独立,但仍留在英联邦内。

塞舌尔在政治上实行多党议会选举制,主要政党有塞舌尔人民联合党、塞舌尔民主党等7个政党。20世纪60年代,在非洲大陆民族独立运动影响下,塞舌尔人民的国家意识迅速觉醒,英国殖民统治逐步土崩瓦解。1964年,由勒内创建的塞舌尔人民联合党(现改名塞舌尔人民进步阵线)和曼卡姆创建的塞舌尔民主党先后宣告成立,两党成立的宗旨基本一致,即都主张摆脱英国获得完全独立。1976年6月29日,塞舌尔宣告独立,民主党主席曼卡姆任总统,人民联合党主席勒内任总理。1977年6月5日,勒内发动政变推翻曼卡姆,任总统。勒内执政后,实行一党制,推行医疗、教育免费等高福利政策,保持了政局的长期稳定。1991年塞改行多党制。勒内1993年7月、1998年3月、2001年9月三次蝉联总统。勒内2004年4月将总统职务移交副总统米歇尔。米歇尔上台后,出台经济社会调整计划,振兴经济、改善民生,缓解社会矛盾。2006年7月,塞举行独立以来第四届总统选举,米歇尔以53.73%的得票率当选总统。2011年5月,米歇尔以55.46%的得票率蝉联总统。2015年12月,经过两轮投票,米歇尔以50.15%的得票率第三次当选总统。2016年9月,反对党联盟赢得议会选举。9月27日,米歇尔宣布辞去总统职务,由副总统丹尼·富尔继任并完成本届总统的剩余4年任期。10月16日,富尔宣誓就职。塞舌尔民主联盟领导人拉姆卡拉旺在2020年10月总统选举中以54.9%得票率击败时任总统丹尼·富尔,当选为塞舌尔第五任总统。

塞舌尔经济以旅游、渔业和少量手工业为主。旅游业为经济第一支柱,创造了七成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渔业构成经济另一支柱,渔业资源丰富,鱼类产品位居出口商品首位。粮食、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塞舌尔全国实行免费教育、医疗、终身保健制度等高福利政策。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0年度人类发展报告,塞在世界18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67位,在非洲排名第二,仅次于毛里求斯,属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之一。富尔接任勒内担任总统后,积极推动高端旅游、信息通讯、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释放私营部门活力,取得显著成效,经济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塞舌尔奉行中立、不结盟、睦邻友好和务实外交政策,主张在尊重主权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强调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积极维护中小国家利益,主张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近年,因经济困难,重点加强同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关系,积极发展同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关系,争取外援和外资。重视气候变化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问题,支持国际社会打击索马里海盗,积极参与东部非洲和印度洋地区事务,倡议建立印度洋和平区。

中塞自1976年6月30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历届政府均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近年来,中塞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双方高层互访频繁,不断增进政治互信,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2018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塞舌尔总统富尔举行会晤。习近平强调,中塞传统友谊深厚,双方始终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始终致力于团结合作、共同发展。中方支持塞方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愿同塞方保持密切往来,增强政治互信,开展民生、基础设施、旅游、海洋经济等方面合作。中国理解塞舌尔作为小岛屿国家面临的多重挑战,愿同塞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我们欢迎塞方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富尔表示,塞中传统友好,两国关系日益巩固。塞舌尔视中国为重要合作伙伴,感谢中国长期以来的宝贵帮助,愿同中国加强治国理政交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开展更多双边合作,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推动两国关系达到新的高度。2020年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塞两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守望相助,合力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国家和地区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类智慧和力量。


▲ 2018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塞舌尔总统富尔

中塞两国在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成效显著。中国从1977年起开始向塞舌尔提供各种援助,为塞舌尔援建了国家游泳池、综合工艺学院、蒙弗勒利中学、标准局大楼、拉扎尔湾小学及幼儿园、议会大楼和奥凯普地区小学校等30余个项目。2015年8月,国家汉办在塞舌尔大学成立孔子学院,中国在印度洋岛屿地区基本上实现孔子学院“全覆盖”。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促进了双方经贸合作。2019年,中国与塞舌尔双边贸易额为0.66亿美元,同比增长7.12%,主要以中方出口为主。截至2018年底,中资企业对塞直接投资存量达4.22亿美元。2019年,中资企业对塞直接投资额为1802万美元。2019年,中国企业在塞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702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600万美元。中国对塞主要出口产品为机电产品、家具、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等,主要进口海产品。(注释略,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塞舌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975年版。

[2]方积根:《非洲华侨史资料选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3]李常磊:《非洲法语区国别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4]刘金源:《印度洋英联邦国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农业部国际交流中心:《非洲农业国别调研报告集 第6辑》,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版。

[6]祁伟:“构建与发展中小国的新型外交关系——基于塞舌尔外交新特点的研究”,《理论学刊》,2020年第2期。


作者简介


杨阳,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