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院综合新闻
李继庚:坚持自主创新,为工业插上“数字翅膀”
上传:2025-01-25 16:41:15  浏览量:148

李继庚,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州博依特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长期致力于流程工业过程数学建模与优化、工业大数据挖掘以及制造业节能减排集成技术研究,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新质生产力是当下科技创新的热门话题,制造业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变革与升级,正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在这一浪潮中,李继庚带领团队勇立潮头,为广东乃至全国的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为700多家造纸、建材、食品等流程型制造企业提供数智化转型技术支撑,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达60多亿元,节约能源169万吨标煤,减少42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创新对传统产业的赋能作用。

20年深耕,厚积薄发

李继庚在流程工业过程数学建模与优化、工业大数据挖掘领域已深耕20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就读期间,他受到导师刘焕彬院士的深刻影响,立志要用中国人自己的技术推进中国工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毕业后,他先到外企积累一线经验,后回归母校进行教学和科研沉淀,不断厚积知识与技术储备。

2014年,为了让科研成果更好地在企业中落地生根,李继庚带领团队走出校园,背靠华南理工大学的雄厚实力,创立了广州博依特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秉持“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的理念,致力于将科技成果持续转化为制造业的实际价值。

基于深厚的工业知识,李继庚巧妙地将工业机理模型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把老师傅的经验固化为工艺AI模型,从而实现生产的优化决策和智能控制。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设备的优化调度和质检数据实时更新过程中的浪费,有效帮助企业摘掉高能耗的标签。在博依特配方优选AI模型的精准控制下,可以对每轮次的投料量进行科学推荐和优化,减少吨酒原辅料单耗。以中腰部白酒企业的产能统计为例,每提高得率1%,直接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可达千万元。

生产环节的数字化是流程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最难啃的骨头”,但李继庚和团队毫不畏惧,勇于驶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深水区。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技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开辟了新路径。

展望未来,使命在肩

面向未来,李继庚明确了“让制造更智能,使工业更绿色”的使命。他将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继续带领团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贡献更多新鲜力量。

李继庚的故事,是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学院科研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他的成就激励着每一位师生,以科技为笔,以创新为墨,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画卷上,书写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

(图文来源: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文字有部分重新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