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60年发展大事记
1952年,华南工学院建校,成立金相热处理教研组,专业前身(余仲奎教授为负责人)。
为机制、机床专业开设两门课程,一是与火有关的《金属学与热处理》,二是与水有关的《水力学与水利机械》。
1958年,“金属学与热处理工艺及设备专业”设立,招收五年制本科生。
金相热处理教研组分为两个教学小组,一为外专业(机制)教学小组,欧阳梦兰协助余仲奎教授,教研组秘书;二为本专业教学小组(为本专业第一届学生开讲专业课做准备,刘正义协助余教授全面负责,并兼顾两个教学小组的协调工作,是教研组副主任)。
1961年,高温技术研究室成立。
从1961~1963年,全面完成第一届本专业11门课,第二届部分专业课。
1963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完成本科生的大部分专业课授课和实习。
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带头人是余仲奎教授)。
196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第一名硕士生为王长英,研究方向为高温技术)。
1965年,自行设计并建造了两台井式炉,创建热处理车间(陈康年等教师)。
1966年,因文革开始,专业停招本科生和研究生。
1968年,教研组有4/5教职工下放到韶关五七干校劳动。
1970年,恢复本科招生(工农兵学员)。大部分教职工从五七干校回到学校。
1971年,建造新热处理车间,被誉为“热处理技术疑难杂症诊断医院”。
1970~1976年,金相热处理教研组、高温技术研究室以及校机械厂热处理车间合并热处理“连队”。招收5届工农兵学生(1971年未招),学制三年。
期间科研成果显著,包括:红外可控气氛渗氮,被机械工业部列为1975年重点推广成果;钎钢钎杆师生组组成三个小分队,先后赴抚顺、贵阳、唐山三个钢铁厂协助提高钎杆质量,取得成绩;失效分析方面,在解决广州黄埔船厂潜艇质量事故中,出色完成任务,时任六机部助理部长在广州专门接见有功教师。
1975年,荣获广东省高等学校先进实验室称号。
1976年,建制恢复,金相热处理教研组和高温技术研究室为一个整体。
新热处理车间(720平方米)落成投产,形成“华工热处理”品牌,被誉为“热处理疑难杂症诊断医院”。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开始招收本科生(四年制)。
1978年,金相热处理教研组更名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职称评定工作恢复,有一批当19~20年助教的教师升为讲师;高温技术室中断十二年后正式恢复建制,研究人员按志愿选择原则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在教研组担任教学工作,一部分人回到了高温技术室,并招收硕士研究生,当年招收5名硕士研究生。
1981年,机械工程系拆分为机械工程一系和机械工程二系。同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拆分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为本专业教学服务)和“金属学教研室”(为外专业教学服务)。
1983年,多位中年教师升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达到5人。
1984年,“高温技术研究室”自机械工程二系撤出,并入广东功能材料科学研究所,简称材料科学研究所。
1984年,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成立,本专业为理事长单位。
1989年,与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庄育智院士联合招收本专业专业第一个博士研究生(陈汉存),于1992年顺利毕业。
1993年,申报博士点和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刘正义教授为博士生导师(本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挂靠本校焊接专业博士点招生和培养。
1994年,庄育智院士全职调进本专业工作。
199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放博士生导师评审权,罗承萍教授评委博士生导师,专业博导达3人(庄育智、刘正义、罗承萍)。
1995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并确定学科带头人为刘正义教授。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和“金属学教研室”重新合并成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
1995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来华工视察,特别表扬华工热处理在70年代为提高广东省机械行业产品质量所做的贡献。
1995年,学科大调整,铸造、锻压、焊接和热处理专业停止招生,转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招生。
1976~1996年,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共招收19届本科生(1989年未招收),学制四年。其中1995和1996级按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处理方向)培养。
1996年,庄育智院士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70岁。
1996年,继承庄育智院士生前工作,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de Bor 教授合作,先后联合培养4名博士生并送派了3名中年教师为访问学者。
1997~2003年,专业停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本专业选择毕业课题完成毕业论文。
1998年,组建由 “华南理工大学热处理技术中心”。中心主任由教研室主任兼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全国第一批一级学科博士点,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培养体系。
2000年,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更名为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确定学科带头人为朱敏教授,成立三个兴华人才工程团队。
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恢复招收本科生。
2005年,刘正义教授退休(1999年初从学校管理岗位离任,重新回到本专业任教,直到退休)。
2007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获全国首批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2008年,学院与学科调整后成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并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0年,973重大基础研究专项 “新型高容量储氢材料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立项(首席科学家朱敏教授)。
2011年,清洁能源材料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朱敏教授。
2012年,广东省先进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朱敏教授。
2015年,广东省电子封装材料与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张新平教授。
2016年,广东省先进储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朱敏教授。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氢、电储存材料的多相多尺度结构与性能”立项(负责人朱敏教授)。
2017年,广东省金属材料表面功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邱万奇教授。
201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2018年,专业成立60年,甲子庆典。
(二) 建制历史沿革历任负责人
1952 ~ 1966年 余仲奎 金相热处理教研组主任
代表余教授主持工作的副主任,1958~1963年,刘正义;1963年~1966年,陈康年。
1970 ~ 1978年 刘正义 金相热处理教研组主任
1978 ~ 1982年 陈康年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主任
1981 ~ 1987年 李祖鑫 金属学教研室主任
1982 ~ 1985年 郑正毅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主任
1985 ~ 1995年 蒙继龙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主任
1987 ~ 1995年 李伯林 金属学教研室主任
1995 ~ 2000年 魏兴钊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主任
2000 ~ 2003年 魏兴钊 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
2003 ~ 2007年 曾德长 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
2008 ~ 2012年 曾德长 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2012 ~ 2017年 欧阳柳章 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2017 ~ 至今 刘仲武 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三) 担任过教研室副主任(副所长、系副主任)的教师
(四) 现专业(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负责人
主 任: 刘仲武 教授/博(硕)士生导师
党支部书记: 杜 军 教授/博(硕)士生导师
副 主 任: 杜 军 教授/博(硕)士生导师
胡仁宗 教授/博(硕)士生导师
王 刚 教授/硕士生导师
实验室主任: 彭成红 教授级高级实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