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院青年宣传中心 文 邵楚茵
【人物简介】王之,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
现任华南理工大学百步梯学生创新中心副主任,曾任阿里影业淘票票小聚场校园大使;曾获校级三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两次,华南理工大学院际乒乓球比赛第三名,百步梯学生创新中心每月之星;曾获2018年全国首届“双创微视界”微视频大赛二等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第16届秋季赛银奖。
大学期间,我们终究要决定一条未来的出路。在选择众多的分岔路口,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考量,又该如何做出决定?让我们聚焦斩获了华为offer的王之师兄,看看他的选择历程和经验故事。
读研or工作,于行动中摸索
“对于选择读研还是本科就业,我在很早以前就有所思考。”契机是大一下学期的材料之星讲座,一位放弃保研转而就业的学姐谈到,她的选择是基于真正踏入实验室,体验过科研生的生活后作出的。这一番话给处于迷茫状态的王之带来了启发:时间本就弥足珍贵,有时候比起单纯的思考,不如切身去感受。于是他效仿学姐,在大二下的暑期时进入了同专业老师的实验室,去体验研究生的日常作息,提前了解研究生的真实生活。
实验室的生活无疑是有几分枯燥的。对着电脑处理数据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王之渐渐发觉自己耐不住“冷板凳”的寂寞,“我觉得自己有些静不心来,也许科研并不适合我”。意识到这一点的他最终在读研和就业的分岔路口中选择了后者。
不积“跬步”,无以至offer
做出就业的选择后,王之便开始有侧重地将心思放在社会实践、社团经历和实习上。他坦言,能够在激烈的秋招的战场上斩获几项offer并最终签约华为,百步梯的工作经历是功不可没的。从百步梯视频部的部长到如今留任常委,期间王之遇到过很多需要协调处理的事情,“如何将活动要求具象化,如何安排人员分工,如何做好对接工作,这些都需要仔细斟酌”,他说道,“每一场指挥策划都是在一次综合操盘能力的磨炼”。不仅如此,部门工作让王之的团队协作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而这也是他认为的百步梯给他的最好的能力塑造。
淘票票观影活动
成为淘票票小聚场的校园大使则是源于一次机缘巧合。刚开始成为校园大使时,王之并没有在这个职位上花费太多的精力,直到去年春节为实习准备简历时才重拾这份工作。“社团经历是多数人都拥有的,我希望自己的简历上有别样的闪光点。”既已选择,就当竭尽全力,做到足够的优秀。于是,王之找到了成绩较为突出的校园大使,跟他们交流经验,将理论实操化。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王之便实现了逆袭,从校园大使业绩的倒数攀至前列。他不仅建立了华工的观影团社群,还负责了多场点映活动。每一次点映,王之都需要去召集影迷,对接影院,记录过程,还要负责映前、映后的互动,这是一件相对复杂的事,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他做活动的能力,为后来拿下华为的offer积累了重要的筹码。
且行且思,走好眼下的每一步
2019年的春招,王之在华为的群面中脱颖而出,拿到了暑期实习的机会。回顾那段实习经历,王之总结了他的感悟,其一就是要对数据持有一定的敏感度,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变化中思考原因,再针对原因寻找对策。
其次是在工作中多思考,弄清楚自己工作内容的价值。“实习期间,我曾因表格的制出时间飘忽不定而受到导师的指责。当时他就让我思考所做工作的意义,若是无法在需要前获取,那这份表格就失去了价值”,王之回忆道,“自身的工作内容会影响到其他的工作环节,因此要知晓分内工作在整个环节中的地位,从而优化自己的工作。了解到这点后,我便想方设法在渠道经理需要表格前将数据准备好。”
实习工卡
保持独立的思考尤为重要,于职场如此,在校时亦然。且行且思,且悟且进,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会变得豁然开朗。
采访的末尾,王之师兄向师弟师妹们分享到:“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否则兜兜转转,始终都只待在原地。明确了方向后,便只顾全力以赴,多去尝试,锻炼自己的能力!”
【材院历史由大家书写,材院精彩由我们记录,青宣中心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