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德民:倾心科研硕果累累 尽情教育桃李满园
日期:2018-04-20 浏览量:834

【简介】贾德民,男,1941年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1965年华南工学院橡胶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化工学会橡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橡胶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评委。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参加编写出版专著《Advances  in IPNs》、《高聚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译著《塑料聚合物科学与工艺学(上、下册)》,获厅局级以上科技奖励奖20项。

     贾德民教授是一位知名的高分子材料的橡胶专家。正如他自述的那样:“作为一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我荣幸地在这一新兴学科领域学习和工作了30多年……我愿意把有生之年继续奉献给高分子事业。如果有第二次青春,第二次选择,我仍然要选择报考高分子材料科学业与工程专业。”这是贾德民发自内心的表白,也是他热爱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地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的写照。

科研事业展露锋芒

     1962年,年方21岁的贾德民于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前身)有机化工系燃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随即以全校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取了著名化学家、教育家罗雄才教授的研究生。不久因罗雄才教授工作调动,他被推荐到著名高分子专家王孟钟教授门下攻读高分子化工和橡胶专业。当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诞生不久的新兴学科,新中国的高分子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初涉该领域的贾德民被奇妙的高分子深深吸引,他如饥似渴地钻研高分子学科的基本理论,废寝忘食地进行高分子科学实验。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1965年他以优秀成绩通过了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
     胸怀大志的贾德民留校不久就遇上文革十年浩劫,但热爱科学事业的他仍然在高分子王国里展露锋芒。1971年至1975年,他与几位老师一起开展钙塑材料研究,研制的钙塑合成纸在广东综合塑料厂生产装置上成功地进行了扩大试验,技术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贾德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高分子领域的科学研究。70年代后期,他追踪学科最新进展,研制成功在航天航空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对基体树脂增韧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80年代初,他根据广州新华球厂的生产急需,研究成功一种新型皮排球球体中层材料并应用于生产,使该厂生产的皮排球质量显著提高,并于1984年荣获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名,产品远销海内外,深受欢迎;这种新型中层材料后来被推广应用于篮球、足球等球类,成为制球技术上一项成功的技术革新。该项目因此荣获广东省科技成果奖。80年代中后期,他参加并完成国家科委和教育部重点项目“遥爪型液体橡胶”研究,经教育部组织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1987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参加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硬质聚氯乙烯异型材的研制”,1986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还主持并完成了“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新型固定化载体光交联树脂的研制”,研究成功几种属于国内外首创的新型固定化载体,应用于固定化细胞和固定化酶生物技术,取得很好的效果,该成果经专家鉴定验收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艺高胆大,标新立异

     贾德民在科学研究上特别重视创新。80年代中期,他开始进行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的研究。这是70年代国际上出现的一类新型聚合物共混物和一种新的改性技术。他在认真分析国外已有工作的基础上,选择以聚丁二烯型聚氨酯为一个组分的IPN这一国外尚未涉及的新领域开展研究,使研究工作一开始就站在新的起点上,因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这类IPN的合成、结构、形态和性能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后很快引起了国际上同行的重视。1988年,国际上研究IPN的权威、美国底特律大学的    D.Klempner教授和K.C.Frisch教授主动邀请贾德民教授为他们主编的专著《Advances in  IPNs》撰写一章。该书出版后,几个国家的研究工作者主动来信联系和进行交流。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贾德民进一步把IPN技术应用于胶粉改性、粘合和界面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粘合理论——界面共轭互穿粘合理论,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浓厚兴趣。在这些新理论的指导下,贾德民研制开发成功一种属于国内外首创的IPN型聚氨酯建筑防水材料,在广州某厂投产后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防水,效果良好。他在IPN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性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广东省自然科学奖和广州市科技进步奖。
     贾德民近年主持完成的中国石化总公司项目“粉末丁苯橡胶技术开发”,首创了超大型细碳酸钙填充粉末丁苯橡胶、用于聚氯乙烯塑料改性的粉末改性丁苯橡胶和一种新型高分子包覆剂,1995年通过中国石化总公司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的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该成果已转让给齐鲁石化公司和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并申请了3项专利。
    贾德民重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重视结合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他认为这种转化应该是大多数科学研究的目标和归宿。

呕心沥血教书育人  

    贾德民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还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工作,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绩。
     贾德民教授多年来坚持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主讲多门专业课程。并在教学业上富于创新,所开出的多门研究生课程都是根据他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和学科发展趋势提出来的,在内容上既反映了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也融会了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结晶,如《聚合物改性原理》、《高分子进展》等课程融进了他多年来在互穿聚合物网络、接枝、共混、填充和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每年都补充新的内容,加上讲课生动,深受研究生的好评。
     贾德民教授深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不仅把自己渊博的知识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学生,让凡是接受过他指导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在专业方面均感到受益匪浅,而且十分重视对学生思想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他经常结合自己青少年时代的成长过程,给研究生讲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的体会。通过言传身教,学生不仅从贾德民教授那里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同时还从他身上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贾德民既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又具有勤奋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同时他平易近人,与研究生结成忘年之交,因而在研究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在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至今仍然十分怀念贾德民教授这种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方式。80年代贾德民就被评为广东省高教战线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和教书育人积极分子。
    作为院长、博士生导师的贾德民教授,在承担了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担负了繁重的行政管理工作。为了祖国的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贾德民教授呕心沥血,必将继续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科教兴国做出更在的贡献。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 邮政编码:510641/510006
Address: No. 381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 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Postcode: 510641/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