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群:三度情缘结华工 终身学习谱乐章
日期:2018-04-23 浏览量:577

【人物名片】罗群,男,汉族,中共党员,浙江绍兴人。特级注册经理人、高级风险管理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4年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有机化工系获得学士学位,2002年7月获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2013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毕业;曾任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供油工程指挥长、中国航油物流板块总经理,现任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是39家国务院重点改制的企业之一,在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38名,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77名。

  

罗群与华工的情缘非常特殊,从1980年到2013年这33个年头里,他在华工留下了三段求学的故事。听他把这段时间里的求学与工作经历娓娓道来,就如同听一首优美的曲子,让人沉醉其中。

  

曲起:几经波折 缘结华工

  

这首曲子开头低沉婉转,罗群最初考大学的路正是如此:艰难困苦,一波三折。

在罗群读高中的时候,大学生是众人眼里的天之骄子。罗群对上大学并不抱太大希望,孰知高考一考就是三年。高一时,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结果只差几分就能够踏入大学之门。在大学生稀缺的年代,一个高一的学生能考出如此成绩,是相当了不起的,这让罗群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大学也怀有强烈的憧憬。带着学校和家庭的厚望,罗群在高二时参加了第二次高考,这次高考不但没有如愿,还给了罗群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罗群依然记得当时的情景:清早起来吃上特意为高考准备的丰盛早餐——面包和鸡蛋,然后来到城郊的粮仓进行考试。粮仓里没有电风扇,在容纳了众多考生后,就变成了一个大蒸笼,把考生们“蒸” 得大汗淋漓。在考到最后一个科目时,罗群犯了一个“致命” 的错误———漏交了一张试卷。这个失误让罗群以0.5分之差又一次和大学失之交臂。他因此深受打击,把自己困在家里好几天,然后他做出一个决定:放弃高考,选择工作。

人无论如何也要养活自己,出于这种想法,罗群开始了半年的学厨生活。从最基本的洗碗开始到洗菜、切菜,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在他熬足了半年,准备真正开始厨师生涯时,他的内心开始变得躁动不安。他深知厨艺只是一技之长,而大学校园才是梦开始的地方,于是他决定再一次踏入高考的考场。凭着扎实的基础与刻苦的复习,他终于如愿考出了理想的成绩。由于他爱好化学,化学成绩也较好,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以化工见长的华南工学院,学习有机化工。

如果罗群没有参加第三次高考,或许他会是一位好厨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次高考让他与华工结缘,也让他从此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转折:青年学子 怀梦图强

  

曲子由低沉婉转变为清脆明快,如同在20世纪80年代响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中的动人旋律:“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80年代的新一辈。”作为20世纪80年代新一辈的罗群沐浴在春光中,体验着美好的大学生活。

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让罗群倍加珍惜,他向着自己的梦想坚定奋斗。他说:“我们当时都以科学报国为己任。” 在罗群读书的时代,学生们不像当今大学生那样较多地关注自己,他们都普遍怀着一个简单而崇高的理想:学好知识,报效祖国。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们都拥有一个炽热的“中国梦”,一个为他们带来无限奋斗动力的“中国梦”。

“当时大多的学生都把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放在学习上。” 罗群自豪地说。当时的华工校园里,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罗群也不例外,他一心扑在了学习上。在课室、图书馆、实验室都可以看到他学习的身影。当时在大家心目中,评价一个人好坏,主要看他是否努力学习。学校里评三好学生也以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罗群评价说,这样的评奖方式有利有弊,但是可以反映出当年极好的学习氛围,而如今已有诸多变化了。

专注于学习的罗群自然也不曾埋怨过那时艰苦的生活条件,正如明代宋濂学士说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心中有了学习作为快乐的事情,就不感到吃穿的条件不如别人。年轻人总是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追求。罗群也热衷与朋友结群外出走走,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了“行万里路”,经济不充裕的罗群唯有“勒紧裤带”从生活费中省出外出的资金。罗群省钱的一个经典例子是:当时球场边的炒河粉深受学子欢迎,他为了省钱,通常都和同学买一份炒粉两个人分着吃。

除努力学习之外,罗群也积极地参与学生会工作,认真负责而且有领导力的他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罗群感叹说: “学生会工作虽然很琐碎,但是让人获益良多。”他认为大学时的学生干部工作和现在领导岗位的工作虽然内容很不同,但是方式是相同的,同样需要领导者把人凝聚起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说到这里,罗群鼓励我们在大学里要多参加社会活动,让自己获得更多的锻炼,以提早适应今后的职业生涯。大学毕业后,罗群满载着知识和憧憬离开校门。他说本科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教会了他学习研究的方法,这让他在以后的人生中面对问题时,能够用学习的心态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华章:职场攀峰 学海泛舟

  

这一首曲子由原先的清新明快,变得激扬慷慨、高潮迭起。罗群告别了青春时代的学习生活,进入瞬息万变的社会里搏击翱翔。

罗群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广州民航管理局工作。初来乍到的还有另外两名大学生。上岗不久,上级领导找来三位新人,对他们说,你们三人之中有两人要下基层工作,剩下一人留在机关。罗群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认为工作就该从基层干起。于是他主动向领导申请要下基层工作,领导为此震惊的同时,也对眼前的小伙子大为赞赏。罗群告诫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缺乏吃苦精神,都想快速成功。其实万丈高楼平地起,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1993年,年轻的罗群被公司派到新加坡负责公司组建工作。从来没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他,在新加坡创业过程中摸爬滚打,历尽辛酸,自己也因此大病了一场,但是新加坡的工作经历让罗群受益匪浅。国外当时推行的公司治理、集团管控、外部审计等方式和客户至上等理念让他耳目一新。“国外成熟的管理方式对我影响很深,我至今也仍在应用中”。罗群笑着说。

回国后的罗群受到公司的重视,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工作。其中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就是参与当时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建设,并兼任供油工程指挥长。这使当时任华南蓝天航油公司党委书记的他深感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足。为了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不甘落后的他,在阔别华工14年之后,又回到华工攻读项目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开始了新一段华工情缘。这段时期的学习和本科时的学习很不同。罗群是带着要解决问题的心态而学习,他很清楚自己缺什么,要学什么。而这段时期的学习也如罗群所期望的,助他在项目

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项目荣获国家焊接工程一等奖、英国石油亚太地区太阳花奖、美国杜邦亚太地区模范工地等奖项。罗群回首工作经历时感慨道:“工作这么多年,最重要的是懂得两样东西,一是学习的重要性,二是合作的重要性。”

“如果说读硕士是为了解决工作上的问题,那么我后来回华工读博士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素养。”罗群说道。在取得企业管理的硕士学位之后,他选择再回华工攻读该专业的博士学位。

“学习真的非常重要。”罗群意味深长地说。正是因为深谙学习的重要性,罗群才会一直在工作中坚持学习,苦中求乐。罗群认为保持一颗持久的学习心,不仅能够提升自身能力,也能提高素养;对领导干部而言,学习让人保持头脑清醒,每日三省吾身,从而知不足而后慎,有助于筑牢自身反腐倡廉的防线。

“学习是终身的职业。在学习的道路上,谁想停下来就要落伍。” 这是科学家钱伟长先生说过的一句话,罗群正如这句话所说,把学习当成了终身的职业。终身学习是广泛的,在校园里学知识,在工作中学能力,在生活中学经验;终身学习是深刻的,通过学习站得更高,看得更广,走得更远。

  

余音:情系母校心怀感恩

  

曲子慢慢转入平和,慢慢停止,但是余音不绝。就如同罗群虽然结束在华工求学的经历,但是对母校的感情绵绵不绝。或许可以用《绿叶对根的情意》中的几句歌词来形容这份感情:“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因为在华工有过三段求学经历,罗群对华工的感情特别深厚,他一直惦记着对自己有恩的老师们。罗群向我们提到在本科时遇到的龚克成老师,他回忆说:“龚老师学识非常渊博,上课从来不带课本,只带上两支粉笔就能够清晰流畅地讲课。他讲课言简意赅,我们当时都特别敬重他。” 罗群也特别感谢读硕士和读博士时的导师,他们分别是朱桂龙老师和蓝海林老师。他告诉我们:“他们的专业精神和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校园里众多的优秀老师、前沿的学术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等,都给予了他不竭的精神财富。罗群非常感激母校给了自己一直学习的机会,他也把感恩之情化为了实际行动:积极地参与了各种校友活动以加强与母校的联系和回馈母校。他在校友会身兼“三任”:担任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友会校外副会长、工商管理学院第二届校友理事会荣誉副会长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北京校友会副会长。2011年12月19日,罗群还特意回到学校,作为代表在工商管理学院校友会第二届校友理事会成立大会上发言。那次发言道尽他对母校的感激之

情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做了多年“老学生” 的罗群特别能理解当学生的心态,他诚恳地寄语我们:“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同时也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中提升学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这一席话让我们每个人都倍受鼓舞。

33年时光流逝,如此的一首曲子,从曲起到余音,或低沉,或高昂,都在奏响着一个鲜明的主旋律: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信念让罗群不断地调适自身,修正航向,从而驶向成功的彼岸。但愿这一强有力的主旋律能感染到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也谱写出自己的精彩乐章。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 邮政编码:510641/510006
Address: No. 381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 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Postcode: 510641/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