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鼠病理学剖检标准操作规程

日期:2017-10-31

 1 目的

规范大、小鼠病理剖检的标准操作程序,防止因操作不当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大、小鼠病理剖检操作。

 3 内容

 3.1 脏器测量和称重

 3.1.1脏器采出后迅速称重,以免水分蒸发造成差异,特别是肾上腺、甲状腺、前列腺等较小的器官,更要新鲜称重,防止器官因干燥失水而重量减轻。

 3.1.2脏器称重前应尽量将周围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剔除,并用滤纸吸去脏器表面血液及体液。

 3.2 胃的检查

 3.2.1检查胃的大小、胃浆膜面的色泽,有无粘连和胃壁有无破裂和穿孔。

 3.2.2然后用肠剪由贲门沿胃大弯剪至幽门,检查胃内容物的数量、性状(如含水量、有哪些饲料、异物,有无引起中毒的物质)、气味、寄生虫等。

 3.2.3最后检查胃黏膜色泽,有无水肿、出血、炎症和溃疡等。

 3.3 肠道检查

 3.3.1首先检查肠管浆膜的色泽,有无粘连、肿瘤、寄生虫结节,同时检查淋巴结性状等。

 3.3.2然后打开肠管,由小肠的十二指肠开始,沿肠系膜附着部向后剪开,各部肠管剪开时,要边剪开边检查肠内容物的数量、性状、气味、有无血液、异物、寄生虫等。

 3.3.3去掉内容物后,检查肠黏膜的性状;注意黏膜的色泽、厚度和淋巴组织的性状及有无炎症等。

 3.4 脾脏检查

 3.4.1首先检查脾大小、硬度、边缘的厚度以及脾淋巴结的性状。

 3.4.2然后检查脾脏的性状(肥厚、破裂等)和色泽。

 3.4.3最后作切面检查,从脾头切至脾尾,切面要平整,检查脾髓的色泽,脾小梁的性状,并用刀背轻轻刮开脾髓,检查出血量的多少。

 3.5 肝脏检查

 3.5.1首先检查肝脏的大小、被膜的性状、边缘的厚薄、实质的硬度和色泽,以及肝淋巴结、血管、肝管等的性状。

 3.5.2然后作切面,检查切面的出血量、色泽、肝小叶的现象,有无脓肿,肝坏死等变化。

 3.6 胰脏检查

 3.6.1首先检查胰脏的色泽和硬度。

 3.6.2然后沿胰脏的长径和切面,检查有无出血和寄生虫。

 3.7 肾脏检查

 3.7.1首先检查肾脏的大小、硬度、被膜是否容易剥离,肾表面的色泽、平滑度、有无疤痕、出血等变化。

 3.7.2然后检查切面皮质和髓质的色泽,有无淤血、出血、化脓或梗死,切面是否隆突,以及肾盂、输尿管、肾淋巴结的性状,有无肿瘤及寄生虫等。

 3.8 肾上腺检查

 3.8.1首先检查其外形、大小、色泽和硬度。

 3.8.2然后作纵切和横切,检查皮质、髓质的色泽及有无出血。

 3.9 心脏检查

 3.9.1首先检查心脏纵沟,冠状沟的脂肪量和性状。

 3.9.2然后检查心脏大小、色泽、心外膜有无出血和炎性渗出物或寄生虫等。

 3.9.3剪开心腔,检查心内膜色泽和有无出血,瓣膜是否肥厚。

 3.9.4再检查心肌的色泽、硬度,有无出血和性变等。

 3.10 肺脏检查

 3.10.1首先检查肺脏的大小、肺胸膜的色泽以及有无出血和炎性渗出物等。

 3.10.2然后检查有无硬块、结节和气肿。

 3.10.3而后剪开气管和支气管,检查黏膜性状、有无出血和渗出物等。

 3.10.4最后检查左右肺叶横切面的色泽和血液数量,有无炎性病变、寄生虫结节等。

 3.11 口腔检查

检查牙齿的变化,口腔黏膜的色泽,有无外伤、溃疡或烂斑,黏膜有无出血、外伤及舌苔的情况。

 3.12 咽喉检查

检查黏膜色泽、淋巴结的性状及喉囊有无蓄脓。

 3.13 鼻腔检查

检查鼻黏膜的色泽、有无出血、炎性水肿、结节、糜烂、溃疡、穿孔及疤痕等。

 3.14 下颌及淋巴结检查

检查下颌及颈淋巴结的大小、硬度、有无出血或化脓等。

 3.15 脑部检查

 3.15.1打开颅腔后,检查硬脑膜和软脑膜有无出血、淤血及有无寄生虫。

 3.15.2切开大脑,检查脉络丛的性状及脑室有无积水。

 3.15.3然后横切脑组织,检查有无出血或坏死等。

 3.16 膀胱检查

检查膀胱的大小、尿量及色泽,黏膜有无出血、炎症和结石等。

 3.17 子宫检查

沿子宫体背侧剪开子宫角,检查子宫内膜的色泽,有无充血、出血或炎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