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含传播学2+2联合班)电子白皮书
2021-12-31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浏览次数:38231. 专业定位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秉承“跨学科、跨媒体交叉融合”的理念,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以数字内容生产与传播为主体,以计算传播和融媒体视听为核心,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的多学科优势,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一流专业人才,建设特色鲜明、国内有影响力的传播学专业。
目前,传播学专业包含网络传播和视听传播两个专业方向。网络传播方向致力于系统培养学生在新媒体和网络传播方面的理论素养、研究方法和专业技术,使学生能以严谨科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生产可以促进社会发展、解决公共问题的新媒体产品。视听传播方向侧重于培养学生融媒体实践技术与影视文化理论素养,使学生具备专业的融媒体作品生产能力。
2.培养目标
传播学专业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工科背景和学院专业特色,凝练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目标和新定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坚持文理交叉和多学科融合的导向, 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既具备新媒体专业理论又掌握新媒体实践技能,既具有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又对新技术新趋势有敏锐洞察力和应用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问题的识别、分析与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3. 培养规格
传播学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完成毕业任务需达到16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43学分、专业基础课54学分,选修课35学分及集中实践教学28学分。
传播学专业2003年开始设立并招生。2011年,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实施本科“2+2”联合培养项目,并成功送出首批学生。2014年获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传播学)项目,同时分设视听传播和网络传播两个专业方向招生。2021年获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采写、摄录、视听节目制作、信息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以及视听报道、网络传播等专业技能以及相关的社交、公关能力。能够基于传播学原理并采用有效的传播手段和方法对网络与新媒体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资源、工具和信息传播技术工具,设计融合视听、图文、交互等多种形式数字内容生产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视听节目以及其他形式的数字内容、传播流程,具备团队协作、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理解并遵守媒体传播职业道德和规范。
4.课程体系
(1)传播学(“2+2”联合班)
核心课程包括:新闻学基础、基础摄影、媒介伦理与法规(全英)、视听文本写作、融媒体视听、新媒体艺术学、非线性编辑、新媒体用户分析等。
特色课程有六大类:①研究型课程:视听语言、视听传播简史、新媒体用户分析、新媒介素养;②新生研讨课:影视学习的路径与方法、新媒介与社会;③创新实践课程:微电影创作、网络编辑学、信息图形设计;④校企合作课程:融媒体视听、新媒体艺术学、移动互联网建设与运营;⑤跨学科课程:口述历史;⑥劳动教育课:毕业实习。
(2)视听传播专业方向
核心课程包括:摄像基础、视听语言、视听文本写作、非线性编辑、视听传播简史、视听新闻节目制作、微电影创作、纪录片创作、融媒体视听、网络视听节目分析
特色课程有七大类:①研究型课程:视听语言、视听传播简史;②新生研讨课:影视学习的路径与方法;③专题研讨课:电影经典分析、网络视听节目分析;④创新实践课程:视听新闻节目制作、微电影创作、纪录片创作;⑤跨学科课程:口述历史、地域文化与视听传播;⑥校企合作课:融媒体视听、新媒体视听技术前沿;⑦劳动教育课:毕业实习。
(3)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方向
核心课程包括:网络传播学、网络营销学、新媒体用户分析、网页设计基础、网络编辑学、数据新闻理论与实践
特色课程有七大类:①研究型课程:数据新闻理论与实践(MOOC)、新媒体文化与伦理;②新生研讨课:新媒介与社会;③专题研讨课:新媒介素养(双语)、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④创新实践课程:网络编辑学、全媒体发布实训、信息图形设计、网络媒体设计;⑤创业教育课程:数字文化创意与传播(“三个一”课程)、动漫文化与产业发展概论(“三个一”课程)、新媒体用户分析(“三个一”课程)(双语);⑥校企合作课:新媒体艺术学、移动互联网建设与运营;⑦劳动教育课:毕业实习。
5.师资队伍
传播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政治素养强、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传播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1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8名,讲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6%。拥有博士生导师3人,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1人,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教学团队2个,校外导师20多名。
6.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传分中心)1个,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3个(融媒体创新实验平台、高校教师影视多媒体技术研修、危险场景无人机报道虚拟仿真项目),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实践教学基地3个(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美育课程大学生艺术实践教学基地、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华南理工大学- 成都华栖云科技有限公司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新闻大数据实验室、媒介融合实验室、摄影摄像实验室、电视节目录制演播室、视听元素分析实验室(含卫星电视接收实验室)、广告摄影实验室(含专业摄影棚)、网络直播实验室、动捕混合现实实验室共8个实验室,面积960平方米,建设投入约1100 万元。不仅承担了辅修、第二专业(学位)和全校非新闻专业的传播类实验实践教学,和本科毕业设计、硕士研究生实验实践等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