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梅
李梅,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2005)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教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新闻学院 高级研究学者(2018-2019)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 (2010-2011)
曾长期任职业界,有丰富的记者、编辑及主编等新闻媒介采编实践经验。
2006年后进入新闻学院工作,主讲课程:研究生课程:美国文学新闻 深度报道 非虚构写作研究本科生课程:开放新闻学、新闻评论、财经新闻、新闻采访与写作、创意非虚构及新闻与传播专业英语。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文学新闻、非虚构研究、美国文学新闻、文化传播及媒介批评。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19年9月-2018年8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新闻学院 高级研究学者
研究方向:中美文学新闻叙事比较、非虚构写作研究
2010年10月-2011年11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美国主流媒体研究,美国财经新闻报道研究 及文学新闻叙事研究
2002年9月-2005年7月,暨南大学文学院 博士(文艺学)
学位论文:《张爱玲日常叙事的现代性研究》
1990年9月-1993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硕士(古典文学)
学位论文:《“高禖祭”与<诗经>里的婚恋诗》
1984年9月-1988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学士
职业经历
2006年8月-至今,华南理工大学 任新闻与传播学院 讲师 副教授 教授
2015年8月—至今,华南理工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教授
2019年8月--2018年8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姆斯特分校 新闻学院 高级研究学者(教育部项目)
2015年8月--2008年8月,华南理工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副教授
2011年9月-2010年10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
2011年10月—2010年9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访问学者(教育部项目)
2008年10月--2006年8月,华南理工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讲师
2006年1月—2003年10月,佛山传媒集团《珠江商报》社 主编
2002年5月—2001年12月,佛山传媒集团《顺德时尚》杂志 主编
2001年10月--1998年5月,佛山传媒集团《珠江商报》新闻部 政经记者
学术兼职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学院 智库专家
“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成果通讯评审专家
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国家教育部硕、博士学位论文通讯评审专家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全国传播学学会会员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员
深圳市新闻专业高评委专家
广东省广播电视优秀作品评审委员
广东省新闻“走转改”优秀作品评审专家
广州市广播电视优秀作品评审委员
著作(5部)
《在新闻至深处:中外文学新闻叙事比较》,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
《美国文学新闻史:一种现代文体的兴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9年8月
《故事与故事精神--李梅的文学批评》 中国出版集团,2015年8月
《张爱玲日常叙事的现代性》 中国出版集团,2014年4月
《名镇乐从》,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
主要论文(30篇)
1.《反转新闻高热度传播路径及“竞争性真相”的呈现——基于30例反转新闻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QCA)》,《当代传播》2023年3月,第23-28页
2.《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品牌叙事意识研究》,《当代传播》2021年12月,第97-99页
3.《网络“凡尔赛人”的伪生活风格解读》,《新闻研究导刊》2021年11月,第53-55页
4.《东西方网络视频弹幕发展差异的语言学解析》,《青年记者》2021年10月,第55-56页
5.《羊城创意产业园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新传播》2021年8月,第71-74页
6.《大数据时代传统调查报道的变革和重构》,《今传媒》2016年1月,16-19页
7.《电视综艺节目的“受众中心”论》,《现代传播》2015年6月
8.《新媒介环境下国家形象片叙事方式的转变》,《中国出版》2015年2月第30-33页
9.《以“勿忘本心”应对纸媒危机》,《中国出版》,2014年8月第47-51页
10.《作为文学新闻的“我们的”报告文学》,《新闻大学》,2014年3月
11.《报告文学:“他者”的文学新闻》,《新闻大学》,2013年4月
12.《张爱玲与无产阶级文学——以<小艾>、<秧歌>等为例》,广东第二师范学报,2013年6月
13.《消费时代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2008年第十届全国传播学大会会刊
14.《从华南虎事件看组织传播中的权力角逐》,《今传媒》,2008年9月
15.《消费时代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第十届中国传播学大会会刊》,2008年5月第99页
16.《狼獒小说的现代性魅影》,论文,《小说评论》,2008年第3期
17.《被男权话语误读了的两性世界》,论文,《理论与创作》,2008年5月第54-57页
18.《没有欺骗地生活和写作》,论文,《王蒙自传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8年6月
19.《我们的身体就是社会的肉身——论身体叙事的文学含义》,论文,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6期《文艺理论》辑第132-137页,原载《理论与创作》2007年1期第18-22页,2008年论文被中国作家网转载
20.《张爱玲小说传统与文学中的日常叙事》,论文,《暨南学报》2007年第3期第202-205页
21.《挖掘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因素》,论文,《文艺报》2007年7月17日第三版“文艺审美思想”
22.《如何上好理工科学生的文学课》,教学论文,2007年2期第54-57页
23.《故事与故事精神--海外华文文学二小说论》,论文,《中外论坛》2004年第1期第35-39页
24.《故事与故事精神--海外华文文学三小说论》,论文,《小说评论》,2004年2月第72-77页
25.《记忆是心灵真相--王蒙<青狐>的解读方式》,论文,《小说评论》2004年4月第66-70页
26.《进入文学世界的决心》,论文,《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第6期,148-150页
27.《论报纸专刊化经营的利与弊》,论文,《中国报业》,2004年10月第37-40页
28.《文学·爱情·女性美》,对话,《澳门笔汇》2004年12月第98-104页
29.《于坚,一个置身存在的诗人》,译作,《大家》2004年第2期第43-48页
30.《在南非寻找曼德拉》,杂文,《东方》2003年第1期第37-40页
课题
主持项目:(13项)
1.2023年9月,主流媒体新闻议程融合的叙事框架与创新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 课题编号23XWB0113
2.2023年5月,广州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路径政策研究——以中国广电广州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 课题编号2023GZYB26
3.2015年9月,中美文学新闻叙事比较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编号x2xcY9150100
4.2015年7月,新媒体环境下广州动漫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课题编号x2xcN5150680
5.2015年6月,美国文学新闻史:一种现代文体的出现( 译著) 中央高校项目课题编号 x2xcD2152940
6.2014年10月,广东科普传播现状和策略研究 广东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编号 x2xcN4140390
7.2013年10年,南派纪录片题材中的广州文化资源研究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课题编号 x2xcN5130600
8.2013年7月,张爱玲日常叙事之现代性 中央高校项目 课题编号 x2xcD2133230
9.2013年6月,以李小龙为例的中华武术文化全球传播研究 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课题编号 x2xcN5130290
10.2014年7月,兆兴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咨询研究 企事业委托项目课题编号 x2xcN6141050
11.2013年6月,兆兴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咨询研究 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编号 x2xcN6131010
12.2014年5月,以李小龙为例的中华武术文化全球传播研究之二 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 课题编号 x2xcN6140640
13.2008年11月,《岭南文库》书系撰写 广东省人民出版社 课题编号 x2xcN6086290
参与项目:(2项)
1.2010年8月--12月,美国密西西比流域黑人影像历史研究
2.2011年8月--9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纽约媒介调研
学院贡献:2+2项目
从2009起为学院建设的国际化积极开拓。经过本人一年多的了解、沟通及商谈,终于2010年由本人起草并签署本学院和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教育的2+2合作教育项目。该项目至今运行良好,已成为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对外招生的国际化亮点。
获奖与荣誉
一、本人获奖:
1、2022年7月“红雨”入课堂,润物细无声获得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公布党史进校园系列活动典型案例 征集活动二等奖
2、2006年1月《商贸重镇走出的文化名人》获得珠江商报社2005年度“专刊好稿”奖
3.2005年5月,获“南粤优秀博士”称号。
4.2001年1月《一声“工友”万般情》获得2000年度广东企业报刊好新闻评选获“通讯类一等奖”
5.2001年5月《全面推进城市化组合报道》获得“广东新闻奖”三等奖
6.2000年1月《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获得1999年度“顺德好新闻奖”报纸通讯类三等奖
二、指导学生获奖:
1.指导学生参赛《中国日报》举办的“2023年大学新闻奖”,作品《潘璟钊:粤剧“包裹”我生命的所有》荣获本届“最佳文化艺术新闻报道奖”。
2.指导学生参赛第八届“互联网+”大赛,制作“新型电力系统中输电网支持智能巡检的设备缺陷指示与标识技术研究”(与电力学院合作)视频推广,获校赛铜奖。
3.2023年1月,指导学生参赛广东省高校港澳台侨学生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3周年主题系列活动,“回归祖国,共享繁荣昌盛”,获海报二等奖
4.2022年9月,南方新闻网“广东青年说”青年网评员培养计划暨首届网络评论大赛活动,指导学生创作《远看文创满春意,遥有古迹响远音》;《协同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等教育新高地》;《大数据“杀熟”:少点套路,多点真诚》;《大国外交新征程,青年力量谱新篇》;《湾区青年发展的“时”与“势”》等新闻评论文章,分别获选及奖项。
5.2022年3月,指导学生参赛第六届广东高校网络媒体展示节,参赛作品《从自恋到功利主义,是青年人的错吗?》,获“粤易文化”文化宣传作品二等奖
6.2022年3月,指导学生参赛第六届广东高校网络媒体展示节,《论何去何从的民族“少年感”》,“粤易文化”文化宣传作品三等奖
7.2021年12月 ,指导学生参赛中国日报举办的“大学新闻奖”《拆东墙补西墙:他们的“未来”困在网络小贷》,获财经新闻一等奖
8.2016年3月,指导学生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广州动漫整体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获“百步梯”校级项目,编号:GB22216086
9.2015年5月,指导学生课题《从中国文化产业创新看原创喜剧真人秀的发展》省级项目,获第十四届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三等奖,编号:GB22215004
10.2013年3月,指导学生《大学生对微博中重大事故新闻的信任度调研》,获“百步梯”校级项目,编号:GB22013075
联系方式:
ml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