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系

陈娟

陈娟,1977.12生,江苏苏州人。自2008.08开始在华南理工大学新闻学院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广东省公众健康风险监测与信息传播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健康传播、科学传播、社区传播,曾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规划项目及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学研究》(台湾)《新闻记者》《新闻大学》审稿人。              

学习与工作经历

1.1999年获得经济学学士

2.2004年获得文学硕士(新闻学)

3.2008年获得文学博士(传播学)

4.2008年08月起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历任讲师(2008.08-2012.08)、副教授(2012.09-2016.08)、教授(2016.09至今)

学术兼职

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分会副会长

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委会常务理事

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健康促进专业分会常委委员

广东省健康促进与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保健协会数字口腔分会副主委

译著与著作

1.比较媒介体制——媒介与政治的三种模式,(美)哈林,(意)曼奇尼著,陈娟、展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

2.面向农民工的社区传播探析,陈娟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版;

3.控制论,诺伯特·维纳 (Norbert Wiener )著,陈娟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4.21世纪的健康传播,(美)凯文·布拉德利·凯特等著,陈娟译,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23年12月版。

主要论文

1、From Panic to Banter: How do routine government releases and clarifications cause unexpected public opinion crisis,载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2024.01;

2、How Foods and Beverages Are Promoted Online: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Digital Food Environment in China,载Nutrients,2023.12;

3、社交媒体如何建构“理想受害人”——基于微信公众号性侵报道的内容分析,载《新闻记者》,2023.12;

4、Protecting teenagers’ gaming privacy: the roles of parental mediation, platform protection, and risky encounters,载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23.11

5、Media exposure, trustworthiness of sources and the 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 knowledge gap: a study in China,载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2023.08

6、心理距离对互联网公益行为的影响——基于受助者信任中介的实证分析,载《现代传播》,2023.08;

7、惠民公共政策出台缘何遭“冷遇”?——基于新浪微博平台三孩政策转发评论的数据分析,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05;

8、授人以渔:信息支持的理论溯源、维度划分与概念审视,载《新闻记者》,2022.10;

9、公共卫生防控如何走向共识:一个在线社区传播的视角,载《现代传播》,2022.05;

10、不确定性管理视角下家庭传播对孕产妇健康影响研究,载《新闻大学》,2022.03;

11、Health information helps mitigate adolescent depression: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links between health information use and depression management,载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2021.02;

12、向信息寻求关系——基于微信的老年人健康信息分享行为研究,载《新闻记者》,2021.09;

13、作为冲突的调节者:《人民日报》(1978—2018)医患报道的内容分析,载《现代传播》,2020.12;

14、《纽约时报》匿名消息源使用规范研究,载《新闻界》,2020.04;

15、社交媒体与疫情: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沟通与干预,载《新闻记者》,2020.04;

16、大学生知识付费产品使用偏好研究——以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为例,载《现代传播》,2019.12;

17、在线医患会话信任机制研究,载《现代传播》,2018.12;

18、 “利他”的捐助与“利己”的信息分享,载《新闻大学》,2018.12;

19、媒体如何维系社区完整?载《新闻记者》,2018.11;

20、新闻传播学科的方向、师资与培育土壤,载《青年记者》2018.11(上);

21、认知不对等:来自儿科诊室的医患关系研究,载《国际新闻界》,2017.07;

22、微信人际传播影响因素分析,载《新闻界》,2017.05;

23、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男权话语网络建构——以“大妈”“大叔”为例,载《现代传播》,2017.05;

24、视角、话语、内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传播研究,载《现代传播》,2016.05;

25、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机制,载《光明日报》(理论版),2016.08.28;

26、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载《人民日报》(理论版),2016.6.06;

27、网络时代的社区媒体:城市整合的纽带,载《现代传播》,2015.06;

28、从计算到数据新闻:计算机辅助报道的起源、发展、现状,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2;

29、话语权分配与争夺:广州市食品安全报道分析,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12;

30、美国对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的管理,载《传媒》,2013.21;

31、城市融合:媒介与新生代外来工的社会关系研究,载《南京社会科学》,2013.05;

32、对乔姆斯基的误解与再解读,载《现代传播》,2012.01;

33、客观性与压力型新闻报道,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02。

课题(主持)

1、媒介化社会背景下的本土健康传播理论创新研究(2023),中央高校基金培育项目;

2、公共卫生领域卫生健康标准化前期研究(2023),中国疾控中心;

3、健康传播的跨学科创新研究(2022),广东省科技厅项目;

4、实验动物知识普及与科学素养提升计划(2021),振兴基金会;

5、互联网公益平台公众捐赠倾向、行为模式与影响因素研究(2021),腾讯基金会;

6、基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传播创新研究(2020),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7、社区信息流动与城市治理创新研究(2019),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8、广州践行新发展理念研究(2017),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

9、青少年健康知识需求与信息接触渠道分析(2017),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特别委托项目;

10、广州外来人口生存发展状况与治理研究(2017),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

11、大数据环境下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法研究与应用(2016),广东省软科学项目;

12、参与社会治理:传统媒体的社区化转型(2016),省社科联共建项目;

13、广州市食品安全科学传播极其对策研究(2011),广州市软科学项目;

14、大众传媒在中国现代化转型期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2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获奖与荣誉

1、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联系方式

foxisfo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