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
    • 环境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 1986
    • 环境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 1998
    • 环境工程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 2004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设立“三系一所”和一个教学实验中心: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市政工程系、环境科学研究所、本科教学实验中心

    • 环境科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 环境科学、给排水工程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学校列为“985”重点建设学科

  • 2005
    • 15000 m2的学院大楼于当年7月竣工,配备1000余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加速学院建成国内一流教学、科研平台的步伐

  • 2006
    • 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 2007
    • 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 环境工程获批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 获批建设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完成从五山校区到大学城校区的整体搬迁工作

  • 2008
    • 获批建设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09
    • 本科生培养开始实行导师制

    • 获批建设粤港大气复合污染治理与控制策略研究中心   

    • 获批建设华南理工大学机动车排气净化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 2010
    • 环境工程专业获批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

    • 被广东省科技厅列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获批建设大气污染控制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1
    • 获批建设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 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

  • 2012
    • 学院更名为环境与能源学院

    • 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并列14名

    • 环境科学与工程获批为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学科

    • 设立新能源研究所

    • 成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依托单位

    • 获批建设广州市水资源与水环境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3
    • 获批建设环境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获批建设广东省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4
    • 环境工程专业第二次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2015
    • 承办第八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参会代表4142名,为历来我国环境化学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 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环境生态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 组建环境生态研究所

    • 顺利通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授权点与环境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

    • 获批建设广东省环境保护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

    • 获批建设广东省环境保护工业有机废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 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

  • 2016
    • 获批建设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 获批建设广东省环境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首次进入全球ESI前1%

    •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全国并列第8,获得A-评价

    • 获批建设广东省植物纤维高值化清洁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获批建设广东省生态透析环境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获批建设广东省能源材料表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环境工程专业第三次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开设环境工程(3+2中澳班)并第一次招生

    • 获批建设广州市能源材料表面化学重点实验室

    • 环境与能源学科发展指导委员会成立

    • 广东省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广东省科技厅验收

  • 2018
    • 本科开始实行环境科学与工程大类招生分专业培养

  • 2019
    • 本科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 学院牵头申报的资源与环境领域专业学位博士点获批

    • 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获批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

    • VOCs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 学院新成立9个教研所:水工程技术教研所、工业废水处理教研所、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教研所、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教研所、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研所、污染控制材料与技术教研所 、环境资源与生态教研所、新能源教研所、环境与能源融合教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