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学术年会暨2023年西南地区VOCs治理研讨会在渝举行
发布时间:2023-12-20        浏览次数:360

      20231213-15日,第十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学术年会暨2023年西南地区VOCs治理研讨会在渝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指导;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主办。会议以“大气新污染物”为主题,旨在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科技创新、促进西南地区VOCs治理工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包括大会开幕式及特邀主旨报告,围绕VOCs在区域和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作用、大气新污染物来源与健康效应、VOCs污染防治新材料与新技术(温室气体协同控制)、VOCs区域污染防控4个主题会场共70名专家作了报告分享。

开幕式现场

1214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华南理工大学叶代启教授主持,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戈帆,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副处长曾庆作了致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暨南大学邵敏教授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勇,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重庆大学何强教授,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协会副会长卓吉华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戈帆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副处长曾庆

五位学者做了大会特邀主旨报告。欧洲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陈建民教授围绕《长江江面与高山VOCs观测与臭氧控制研究》,从长江江面观测、泰安垂直传输、臭氧形成机制、臭氧控制效果等方面进行报告,在进行大量观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对区域VOCs和臭氧污染防控具有重要作用。

欧洲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 陈建民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专业员会主任暨南大学教授 邵敏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空气质量研究室主任 郭海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叶代启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  李振亮

暨南大学邵敏教授围绕《大气中的新污染物》作了报告,全面解析了新污染物定义、大气中的新污染物来源及健康环境效应,指出我国大气新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体系较为薄弱,应加强系统研究。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空气质量研究室主任郭海围绕《挥发性有机物观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冬季臭氧污染形成机制的新观点》作了报告,解析了区域臭氧的形成机制和防治措施。

华南理工大学叶代启教授在题为《VOCs治理技术难点分析》的报告中,从VOCs治理技术应用现状、难点分析及发展趋势三方面作了介绍。目前源头替代受限于成本、产品质量要求难以完全普及,过程控制的减排程度有限,仍需发挥末端治理的保障作用。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李振亮在题为《重庆市大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控实践探索》的报告中,介绍了成渝臭氧污染差异影响因素及臭氧污染防控对策,他指出加强臭氧污染防控要持续削减VOCsNOx排放,减少工业溶剂使用和机动车排放。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处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西南地区环境科学学会、相关科研院所专家、相关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出席参加会议同时会议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到2.5万人次。此外,会议期间邀请了治理专家、地方环保部门、排污企业、专业公司参与,开展VOCs污染防治需求对接和交流。

本次大会将有力推动大气新污染物研究领域的发展,助力各地,特别是西南地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同时有助于加强产学研对接,促进VOCs治理行业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