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1日周五上午九点整,2021溢达全国创意大赛华南理工大学校决赛于腾讯会议线上举行,同时线上直播。溢达全国创意大赛的初衷在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鼓励同学们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优秀想法,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创意的平台。
今年原本定于线下举办的溢达创意大赛,由于疫情防控原因,我们依然排除万难,积极筹备线上比赛,并于B4-215搭建了华南理工大学校决赛的工作组直播间。同时为了避免多人集聚,评委及嘉宾们与线上出席我们本次的比赛。
(工作组直播间)
出席本次线上校决赛的评委及嘉宾为,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院长叶代启老师、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副院长朱能武老师、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吴耀华老师、溢达集团首席科学家暨研发中心总监张玉高先生、溢达集团研发总监周立明先生、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研究员卢桂宁老师、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谢颖熙老师,其中张玉高先生、周立明先生、朱能武老师、卢桂宁老师、谢颖熙老师为本次校决赛评委。
比赛开始前,无论是与会嘉宾还是参赛选手都已在电脑前做好准备,虽然不是面对面交谈,但各位都十分认真,克服由于疫情而导致的不便。会议正式开始前,钟俊杰老师主持并介绍了本次线上会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便于本次会议更好地举行,随后便是环境与能源学院院长叶代启老师的发言,表达了对溢达集团多年来为华南理工大学学子构建创业创新平台的感谢,以及鼓励大学生创新和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之后比赛正式进入答辩评比环节。
紧接着便是22个参赛组的创意展示和答辩环节。22组参赛选手从数百组队伍中脱颖而出,展示了他们在疫情中、生活中、学习中萌生的创意想法,从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到巧妙的网络平台设计,从精心的简单组装到复杂的工程结构,参赛选手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作品本身,更是诠释了创新的方方面面——有可以自动进行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垃圾桶、电脑AI提示正姿的护理小助手、多功能多信息的心电监护贴还有高端的智能清洁系统等。同时,几位评委都在答辩环节对作品进行了专业性的讲解和点评,以便于各组选手对自己的创意进行合理的改善。今年的作品与去年相比,更加贴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更符合比赛的理念,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和对实践的完善,也更加鼓舞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创造更多造福社会的产品。
紧张而又扣人心弦的答辩结束后,就是评审嘉宾对本次大赛进行了总结发言。溢达集团嘉宾周立明先生首先对同学们的作品表示认可,并且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发扬创新创造精神,持之以恒地去探索、去发现。在新冠疫情的当前,更应该从技术创新中去探索造福人类、造福社会的好产品。
本次溢达校决赛于下午三点左右圆满结束,虽然是线上举行,但隔着屏幕,仍然可以感到同学们创新的高涨热情,展示了华工学子的创新理念和精神,也为各同学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最后,此次溢达创意大赛的比赛结果在此宣布,我校的两组作品“智能垃圾投放识别分类回收一体化垃圾桶”及“天然织物为柔性电极原料的多信息心电监护贴”取得特等奖并成功进入最后的总决赛,并评出3组一等奖、5组二等奖及20组三等奖。
(评委们对选手作品进行线上评价)
(线上合影)
本次比赛特等奖、一等奖及二等奖名单:
作品名称 | 组长 | 专业 | 年级 | 获得奖项 |
智能垃圾投放识别分类回收一体化垃圾桶 | 吴衍傧 | 机械类(创新班) | 大三 | 特等奖 |
天然织物为柔性电极原料的多信息心电监护贴 | 李泽泓 | 机械 | 研一 | 特等奖 |
一种利用光纤预制棒废料粉末制备的环保型内墙涂料 | 齐辰晖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研二 | 一等奖 |
基于智能手套的人机协同搬运系统 | 张沈超 | 机械工程 | 研二 | 一等奖 |
智能防火气凝胶 | 王冰林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 研二 | 一等奖 |
基于无人机辅助的太阳能板智能清洁系统 | 张力 | 机械工程 | 大三 | 二等奖 |
一种方便高效环保的模块化可移动式吸附装置 | 何文宇 | 环境工程 | 研二 | 二等奖 |
一种高效富集厌氧氨氧化菌的运行装置 | 刘雨乔 | 环境科学 | 大四 | 二等奖 |
枯木逢春 | 钟磊 | 资源与环境 | 研一 | 二等奖 |
靶向构筑解毒盒 | 徐东 | 环境工程 | 研二 | 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