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团队  

    团队主要研究固体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及环境生物技术,1995年开始垃圾渗滤液处理新技术,特别是垃圾渗滤液SNDAnammox协同生物脱氮原理与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深度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近10余年来,对城市污泥与有机垃圾堆肥、生物制氢与能源化利用、建材与材料化利用,脱硫灰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用作土壤改良剂、电子废物与贵金属回收利用,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脱氮除磷理论与新技术等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近年来,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粤港招标项目等10多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7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申请国内外专利70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纯碱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负责人:周少奇


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工学博士,香港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垃圾渗滤液(包括反渗透、纳滤膜处理浓缩液)处理新技术、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污水生物脱氮与除磷新技术、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电子计量学、固体废弃物(包括污泥、白泥、电子废物等)处理与资源化、土壤环境学与生物修复技术、生物制能(氢能、酒精、甲烷)理论与技术。 

团队成员


汪晓军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精细化工,水处理工艺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工作,特别是疑难废水的处理及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领域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如高效脱色剂及絮凝剂的研究开发,垃圾渗滤液的达标排放处理,反渗滤浓水的达标排放处理,印染废水,港口码头废水等废水的深度处理及回用工程。 

石林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如脱硫灰渣、白泥、石材下角料、粉煤灰、电石渣、钢渣、矿山尾矿渣及城市生活污泥等的农业高效资源化利用;酸化土壤改良及作用机理;烟气脱硫、脱汞及其大气污染物释放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张小平

华南理工大学制糖工程工学博士,中山大学材料科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全组份的高值化清洁利用,城市矿产循环利用技术,废弃物流态化热解转化利用技术,藻-菌共生流化床处理有机废水技术,膜法废水处理技术,固相界面性质与典型污染物的富集转化原理,固相低温反应原理与技术 

朱能武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化学活性微生物资源发掘与生物电化学系统、嗜酸性微生物技术、电子废弃物生物处理与金属回收、有机固体废物生物处理资源化、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技术等研究。 

秦玉洁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环境生态和环境生物技术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兴趣包括:分子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运用,水生微生物生态学,受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技术等。

潘伟斌新疆大学植物学专业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富营养化水体(河、湖)的生态恢复和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修复、环境规划与规划环评、基于 GIS 技术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研究、环卫规划与固体废物管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张太平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植物学专业博士,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环境生态学、生态工程与环境修复、湿地与水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规划环评等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杨志泉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体中微量污染物的修复净化、生物脱氮、脱硫的研究及应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等。 

刘利

中山大学自然地理专业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与政策、环境经济学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李雅

英国York University环境经济和环境管理专业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固体废物管理与资源化、生态环境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