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芳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基本信息

n     姓名:王成芳

n     性别:女

n     所在系:城市规划系

n     职称/职务: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n     电话:——

n     邮箱:cfwang@scut.edu.cn

学习经历

2008.09-2013.12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方向)

2000.09-2003.06  武汉大学/硕士(城市规划与设计)

1996.09-2000.06  武汉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本科

学习经历

2003.07-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师

2007.12-至今  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2014.08-2015.12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IURD(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教学情况

1. 承担本科生课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设计概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毕业设计

2. 承担研究生课程:城市更新与保护,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

3.  教学奖励:

荣获2023年第十八届全国“挑战杯”特等奖优秀指导老师、2021年第十九届亚洲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奖、2019年第十五届广东省“挑战杯”特等奖优秀指导老师、2014年度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实验教学创新奖、2013年度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优秀教研论文,多次荣获校级教学优秀奖、优秀班主任、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等。2014年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获批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七批校级培养对象。

4.  教研教改成果:

主持多项教改类项目,包括融合GIS和大数据分析的探索性实验教学研究、面向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GIS教学改革与实践、GIS与空间句法集成的探索性实验教学研究等。近年来指导百余名本科生参加各类课外科研或竞赛获奖,包括全国挑战杯特等奖(2023)、广东省挑战杯特等奖(2019)、全国城垣杯二等奖等,并同步结合教研教改,指导多名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或会议口头宣讲10多篇。

研究方向

城市更新与保护、TODGIS与大数据应用等

学术成果

  (一)纵向科研课题

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4A1515011998):基于多源数据的城际轨道站点地区发展潜力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2024.1-2026.12,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8217):基于多源数据的轨交站点对旧城更新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2021.1-2024.12,主持

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A030313417):地铁站点对旧城空间再开发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以广州为例,2018.5-2021.4,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51208203):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站点用地优化机理与规划调控研究,2013.1-2015.12,主持

5)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51761135025):城市韧性演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管治、空间策略与景观格局研究,2017.1-2020.12,核心参与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8233):基于城市设计的珠江三角洲湾区城市适应性转型研究,2018.1-2021.12,核心参与

7) 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2022KA01),亚热带中观尺度城市大型工程绿色营建理论与方法研究,参与,已结题

8)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2021KA13):亚热带气候适应性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营建研究,参与,已结题

此外,主持完成中央高校业务费资助项目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2项;作为核心参与人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二)规划咨询项目

近年来作为负责人或核心参与人承担多项横向课题,包括广州站地区历史与文化传承专项、TOD模式下轨道交通站区产城协同发展研究、基于工程理性的南沙区土地开发强度优化与重点片区建设强度指引、深井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实施方案、广州站地区综合提升规划、广州太古汇社区影响评估、湾区创新生态宜居城南大干线西片区旧城更新与城市设计、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广州市旧城镇改造专项规划、广州历史城区空间形态与控制引导、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规划审查服务、广州记忆分项专题建设及维护、北海大健康生态新区概念规划、漱珠涌-海幢寺街区品质提升实施方案、西部科技走廊总体城市设计、广州南站地区实施机制研究咨询、番禺城乡规划检讨等。

  (三)近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

[1] Genyu Xu, Huihui Zhao, Jinglei Li, Chengfang Wang, etl. (2025). Thermal environment control units for multi-objective urban optimization in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119(1),https://doi.org/10.1016/j.scs.2024.106119.

[2] 高富丽,王成芳*.广州主城区轨交站域活力时空分异与分类优化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24,22(06):61-65.

[3] Gu, X., Lin, S., & Wang, C*. (2024). Integrated impact of urban mixed land use on TOD ridership: A multi-radius comparative analysis. Journal of Transport and Land Use, 17(1), 457–481.

[4] 王成芳,陈华馨.“节点-场所”模型发展脉络解析与国内外应用述评[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4,46(01):155-164.

[5] 张春阳,朱浩天,辛天洋,王成芳*.主客共享理念下传统村落公服设施优化探索——以广州黄埔深井村为例[J].南方建筑,2024,(02):64-71.

[6] 林若晨,王成芳*,许宏福,等.基于“场—流”二维矩阵的城市网络关联演化与协同效应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华中建筑,2024,42(12):139-145.

[7] 张春阳,王子豪,王成芳,吴子超.集约用地视角下生态敏感区村庄用地更新研究——以北海大健康生态新区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4,42(08):41-50.

[8] 《班门》编委会.班门·街道[M]//王成芳. 全天候的活力:《清明上河图》中的街道与时代风俗.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121-138

[9] 周思彤,张钞富,王成芳.大城市边缘乡镇景观格局与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广州增城石滩镇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合肥市人民政府.美丽中国,共建共治共享——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2024:15.

[10] 李瀚滢,谢炜祺,黄启朗,王成芳.区域经济网络协调演化及节点特性差异研究——以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环渤海地区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合肥市人民政府.美丽中国,共建共治共享——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2024:9.

[11] 高富丽,王成芳*,杨若梅. 城市活力研究进展:尺度、测度与机制[J].新建筑, 2023,(06): 10-14.

[12] 吴子超,王成芳*.POI业态变化视角下轨道沿线用地优化策略思考——以广州地铁六号线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3,55(06):840-848.

[13] 黄浩,王俊超,王成芳*,谢苑仪,张问楚.基于复杂网络的社区供应保障韧性评估方法[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3,25(12):2303-2314.

[14] 殷子昭,王成芳*.大城市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防灾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日本东京为例[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23,25(04):63-73.

[15] 张春阳,王子豪,王成芳,黄烨勍.健康社区理念下的广州高密度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设计探索[J].规划师,2023,39(08):110-116.

[16] 倪立巧,岑劲衡,王成芳*,刘佳琪,罗张韬,刘耿亮.文化传承视角下老城街巷餐饮空间布局研究——以广州为例[A].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23:1591-1602

[17] 王成芳,陈浩霖.法国公服设施建设规划体系建构的启示与借鉴[A].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规划实施与管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23:10-17.

[18] 王成芳,杨若梅.基于层级化的城市外围轨交站区规划管控研究——基于新加坡之启鉴[A].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23:477-488

[19] Chen, T., Ma, H., Liang, J., & Wang, C*. (2023).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potential leftover spaces based on parametric design platform: a study of Daxiaoma block in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SPIE Digital Library.

[20] 王成芳,吴子超.宋朝街坊制对现代商业街道适应性管理的启示:基于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J].上海城市规划,2022(01):120-126.

[21] 王成芳,崔佩琳.“自下而上”旧城更新模式与实施机制探讨——基于香港三个案例思考的借鉴[J].华中建筑,2022,40(04):104-108.

[22] 高富丽,王成芳*.徽州传统村落防洪减灾措施之启鉴[J].建筑与文化,2022(05):219-221.

[23] 王成芳,高富丽,周健莹.多源数据支持下广佛边界地区“三生空间”时空分异特征研究——以“白云-南海”试验区为例[J].华中建筑,2022,40(06):119-125

[24] 林宇栋,黄浩,王成芳*.广州新冠疫情传播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以2020/2021疫情为例[A].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23:152-163.

[25] Hengzhi SONG, Yuanyi XIE, Xinyue GU and Chengfang Wang*. Land Reserve Potential Evaluation Based On GIS & Big Data Analysis:A Case Study of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hina,ICCREM 2022, 496-508

[26] Yudong Lin, Hao Huang, Xinyue Gu, Yuanyi Xie, Jiayue Li, Chengfang Wang,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Urban Public Activity Center from Temporal and Spatial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f 6 Districts In Guangzhou,Guangzhou, China,ICCREM 2022,594-607

[27] 吴子超,王成芳* ,高富丽.多源数据下广州都市农业时空特征解析与思考[J].地理信息世界,2021,28(06):79-83+90.

[28] 吴子超,王成芳*.地铁站与历史文化保护互馈影响——以广州历史城区为例[J].中国名城,2021,35(08):74-81.

[29] 王成芳,周健莹.基于“节点—场所”的旧城地铁站点空间耦合模型与实证研究——以广州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1(07):80-87+111.

[30] 王成芳,张春阳*,周毅刚,钟秋妮.“图叠”与空间句法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中的应用——以河源市太平历史街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06):246-249.

[31] 高富丽,王成芳*.不同更新模式下的传统商业街更新对比研究——以前门地区两条典型商业街为例[J].住区,2021(01):18-26.

[32] 王成芳,吴子超,张春阳.时空整合视角下水路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以广州为例[J].南方建筑,2021(03):114-121.

[33] 申展飞,王成芳. 地铁站点地区建成环境对慢行满意度影响对比研究——以广州番禺两站点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845-855.

[34] 陈华馨,王成芳*,吴子超. 实施管理视角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困境与反思——以广州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规划实施与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660-668.

[35] 马子贺,王成芳*,崔佩琳. ANT视角下城中村社区参与式治理模式研究——以广州番禺龙美村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345-354.

[36] Sun Keyi, Lin Shiyi, Cai Yuhan, Wang Simiao, Wang Chengfang*, Research on the Elastic Development of Spatial Layout of Hospitals based on GIS platform under COVID-19 Background —— A Case Study of Wuhan,ICCREM 2021, 2021.10

[37] 王成芳.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GIS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05):89-95.

[38] 高富丽,王成芳*.文化认同理论下非遗传承型传统村落更新探索——以北京琉璃渠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0,38(10):13-20.

[39] 吴唯佳,冷红,任云英,王承慧,张赫,李和平,王智勇,杨晓春,王成芳,武凤文,耿慧志,王富海,耿宏兵,朱子瑜,石楠.联合教学共促规划学科发展[J].城市规划,2020,44(03):43-56.

[40] 崔佩琳,王成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韧性城市规划思考[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2021:187-193.

[41] 高富丽,王成芳*. 公共卫生导向下的防灾减灾规划体系优化探索[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 2021: 9.

[42] 庄筠,王成芳*,顾嘉欣,黄一杰,岑晓璇.粤港澳大湾区格局下广佛同城交通发展的再审视——基于GIS和大数据分析视角[J].南方建筑,2019(06):59-66.

[43] 庄筠,林志航,顾嘉欣,王成芳. 融合大数据技术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实践应用[A].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指导分委员会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共享·协同——2019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5.

  (四)其他(科研奖励、专著、专利标准等)

1) 荣获2018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2021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2021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2018年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等。

2) 出版专著《基于多维度视角下城市轨道站区用地优化策略研究----以广州为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15.5),参编《珠澳边界场所再造------2019年城乡规划专业九校联合毕业设计》(排名第二,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5)

参编《TOD一体化理念下的城市更新规划导则》团体标准,合作申请《基于网络抗毁性的社区生活物资供应韧性评估方法及系统》、《盗窃犯罪空间边界影响因素测度与分析方法、系统及介质》、《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识别、分类以及校核方法》、《自然语言地址空间坐标解析软件系统》、《城建开放数据抓取与建库软件系统》等多项专利和软著权等。

学术兼职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开发(TOD)专业委员会专家委专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版权所有 © 2023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粤ICP备05084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