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稚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基本信息


n     姓名:李敏稚

n     性别:男

n     所在系:风景园林系

n     职称/职务:副教授、风景园林系副系主任

n     电话:13556132803

n     邮箱:arlimz@scut.edu.cn

学习经历

1997-200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

2002-2004,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硕士;

2004-2008,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

2019.07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欧盟Erasmus项目资助短期访学

工作经历

2009.07,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讲师;

2016.09,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

教学情况

教学成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十几项;主持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4项和校级教研教改项目十几项;指导学生作业及竞赛作品获国家奖、省部级奖、行业奖二十多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

    建筑设计(五-六)(城市设计专门化方向)(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专业必修课(设计主干课),参与主持(个人排名第2),20129月至今,本科四年级建筑学专业学生,20/学期,128学时/学期;

    本科毕业设计城市设计板块:专业必修课(设计主干课),专业负责人,20153月至今,本科五年级毕业班学生(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专业),60/学期,128学时/学期;

    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专业通选课,主持,20169月至今,本科四年级建筑学(必修)、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专业学生,30/学期,32学时/学期;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一):专业必修课(设计主干课),参与主持,20169月至今,研究生一年级风景园林学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45/学期,96学时/学期;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二):专业必修课(设计主干课),主持,20173月至今,研究生一年级风景园林专业学生,28/学期,96学时/学期;

    风景园林专业实践:专业必修课,负责人,20179月至今,研究生一年级风景园林专业学生,28/学期,96学时/学期;

    城市设计1(华南-都灵联合城市设计硕士项目):参与,20209月至今,研究生一年级建筑学专业学生,30/学期,96学时/学期。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校级:华南理工大学2022年度本科精品教材专项建设项目《城市设计:融合自然的形态建构》(2022-2024x2jz/D622221004,经费5万元,主持,在研);

    国家级: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城市设计课程虚拟教研室》(20222月获批,主要成员:孙一民、彭长歆、苏平、李敏稚、王璐,在建);

    校级: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校企合作特色课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二)》(2021-2023x2jz/D6214650,经费5万元,主持,在研);

    国家级: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课程)《建筑设计(五-六)(城市设计专门化方向)》(202011月获批,主要成员:孙一民、李敏稚、苏平、彭长歆、林广思,在建);

    省部级: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新工科”理念下城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020-2023x2jz/C9203090,经费2万元,主持,在研)。

教学相关论文:

    李敏稚,王亭亭,尹亚森.整合与协同视野的风景园林研究生城市设计教学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J].广东园林,2022,44(03):25-30.   

    李敏稚,王亭亭.数字技术与机器学习介入的城市设计初探[C].2021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363-369.

    郭星辰,李敏稚*. “守望市集”——广州市长湴综合市场空间更新探析[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1年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194-200.

    李敏稚,赵晓莺.传承·融合·创新——东工大国际联合城市设计工作坊评析[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02):139-151.

    李敏稚,尉文婕.基于城市设计视野的风景园林研究生规划与设计教学探究[J].中国建筑教育,2019,No.23(02):60-68.

教学表彰/奖励:

    省部级:2022年度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教育成果奖——《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二)》课程——广州文冲船厂城市更新设计,授予单位: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22.07);

    省部级:第19届亚洲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设计作品获城市设计组金奖),授予单位: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2021.10);

    省部级: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设计作品获景观设计组金奖),授予单位: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2021.11);

    国家级: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成果奖二等奖,暨2017年广东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成果名称:城市设计创新人才培育体系改革与实践;主要完成人:孙一民、苏平、肖毅强、王璐、李敏稚、周剑云、林广思、赵渺希);

    国家级: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成果名称:校企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风景园林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主要完成人:林广思、赖文波、李敏稚、萧蕾、许自力、何志森、冯娴慧),授予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11)。

研究方向

城市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更新/校园规划与设计。主要研究城市设计形态导控方法与技术在中微观城市空间环境应用及优化、城市能耗与城市形态设计相关性、气候适应性城市设计方法和技术、社区营造和公众参与等领域。

学术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省部科研项目3项,参编《建筑设计资料集(第八分册—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部,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完成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项目十多项,主要参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奖十多项。

学术研究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元博弈和共同创新的城市设计形态导控研究》(2020-2023,经费62万元,主持,在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中英荷)《城市韧性演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管治、空间策略与景观格局研究》(2017-2021,经费251万元,参与,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珠三角城市综合公园社会效益测量指标和方法研究》(2017-2020,经费60万元,参与,已结题);

    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高效紧凑城市设计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2017-2020,经费180万元,参与,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类型学的城市设计形态控制本土化研究》(2015-2017,经费25万元,主持,已结题)。

学术论文:

    李敏稚,黄子贤,陈思,赵晓莺.城市设计视角的江门长堤街区文化景观更新探讨[C].规划师图书:高质量发展理念下的空间规划与城乡治理,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442-451.

    李敏稚,赵晓莺.基于“精明营建”理念的城市设计探讨——以中山总部经济区滨水城市设计为例[J].规划师,2020,36(09):50-56.   (科技核心期刊,CSCD,CSSCI

    李敏稚,尉文婕.绿色城市设计策略体系——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08):51-57.   (科技核心期刊,CSCD,CSSCI

    李敏稚,翁旋荧,赵晓莺.广州历史城区绿道网络构建研究[J].城市规划,2021,45(12):114-120.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CSSCI

    李敏稚,尉文婕,雷强,黄子贤.基于空间适配性的文创产业园区设计研究[J].城市观察,2021(01):92-101.

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省部级:2022年大湾区城市设计大奖优秀指导教师,指导风景园林学2021级硕士生邵晓白、马海超、汤凯婷、何慕、陈聪的作品《过去、现在和岛屿的未来》获学生组金奖(2023.02)

    国家级:2022年第八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指导风景园林学2021级硕士生曹雅蓉、冯楚欣、李若愚、利文婷的作品《看不见的自然——基于情境设计的视障儿童户外课堂营造》获(景观设计组)金奖(2022.12);

    国际奖:第 20届亚洲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指导风景园林学2021级硕士生邵晓白、马海超、汤凯婷、何慕、陈聪的作品《过去、现在和岛屿的未来》获保护与修复类金奖(2022.11)

    省部级:2022年度广东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之杰出青年奖,授予单位:广东园林学会(2022.09);

    省部级:2020广东省风景园林研究生学术论坛设计评选一等奖/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2020.11)。

学术兼职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风景园林分会副秘书长,中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秘书,广州市天河区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广东省可持续建筑与城市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定聘人员,广州市景观重点实验室定聘人员,《风景园林》杂志特邀编辑,筑·城·景城市设计工作室联合创办人

 


版权所有 © 2023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粤ICP备05084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