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预告: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社会前沿交叉论坛第三期——大语言模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实践经验与思考

发布者:刘怡君 发布时间:2025-11-04 浏览次数:10

一、活动主题

大语言模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

 

二、活动时间

2025年11月8日(星期六)

上午9:00–11:30学术对谈沙龙

下午14:00–16:30学术培训工作坊(需自带电脑、电脑可提前安装Python、VS code)

 

三、活动地点

大学城图书馆研墨学堂

大学城图书馆数字资源阅览室

 

四、承办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

 

五、活动主持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卢远航

 

六、活动内容

上午沙龙:嘉宾做简要分享,然后以圆桌对谈形式开展,深度讨论,设置观众互动环节。  

下午工作坊:以实操培训为主,嘉宾结合具体案例演示大语言模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操作流程与数据分析方法。

 

七、活动流程安排

上午场:学术对谈沙龙(9:00–12:00)

- 9:00–9:10 开场介绍  

- 9:10–10:30 嘉宾主题发言(每位20分钟)

- 10:30–10:45茶歇

- 10:45–11:45 圆桌对谈与现场互动  

- 11:45–14:00 午餐与休息

下午场:学术培训工作坊(14:00–17:00)

- 14:00–15:30 案例与操作演示

- 15:30–16:00 讨论、互动、专家答疑  

 

八、活动报名

2025年11月8日(星期六),上下午各50个名额,共100个名额,有意向参与者可扫二维码参与报名。

 


 

嘉宾阵容

 

嘉宾:邱林,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新闻与传播学院、政务与政策科学学院副教授,数据科学与政策研究项目主任,计算社会科学研究室执行委员。研究方向为计算社会科学、社会心理学与人机交互。

发言主题:《用AI模拟人类被试的优势与局限》

 

 

嘉宾:李钰鹏,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助理教授,AIM人工智能与社会福祉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面向社会的人工智能、可信大语言模型及人机协作范式。

发言主题:《Fostering Digital Trust: Combating Information Untrustworthiness with Societal AI》

 

 

嘉宾:陈灼,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新媒体技术的社会与政治影响。

发言主题:《浅论大语言模型与网络舆论研究》

 

嘉宾:周晓禹,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情绪传播,虚假信息辨别的心理机制,AI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等。

发言主题:《大语言模型的双系统认知加工》


活动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作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核心突破,已在多个学科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社会科学研究正面临方法创新与范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大语言模型为数据获取、文本分析、理论构建等提供了新的工具与视角。为响应学校的新文科建设,推动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数据科学的“文工交叉”融合与发展,加强跨学科学术交流,新闻传播学院拟于本学期举办以“大语言模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汇聚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传播学、数据科学等多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通过学术对谈与实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讨大语言模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实际应用路径、方法论挑战、伦理考量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校内师生提供高水平、前沿性的学术交流平台。

论坛简介

“科学·技术·社会”前沿交叉系列学术活动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研究院、学科交叉中心、图书馆联合主办,活动包含跨学科讲座、学术沙龙、交叉学术论坛等类型,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传统学科的创新结合,推动文、理、工、医等学科开展交叉融合研究,促进研究范式转型,培养跨学科创新人才,为国家战略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