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丁晋清研究员应邀来校作“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的方法探究——如何给中央‘三报一刊’撰写理论文章”的学术报告,公共管理学院、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及相关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社会科学处副处长蓝满榆主持。
丁晋清作报告
丁晋清研究员结合20多年来在“三报一刊”发表60余篇理论文章的写作和发表经验,从文章的选题立意、写作技巧、知识积累等方面介绍了“三报一刊”理论文章的写作方法和心得。他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研究好、诠释好和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总结出理论文章写作十条经验与参会人员共勉:一是站位要高,二是情怀要深,三是毅力要强,四是积累要厚,五是特色要明,六是时机要对,七是视野要广,八是打磨要精,九是说理要透,十是用功要久。他鼓励在座师生要自觉努力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天天见、天天深、天天新”,以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提高理论文章写作水平。
社会科学处副处长蓝满榆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此次报告主题鲜明,素材丰富翔实,讲演生动幽默,对与会师生进一步提升党报党刊理论文章的撰写规范和书写技巧有重要价值,并感谢丁院长的精彩报告。
专家简介:
丁晋清,男,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1967年生,汉族,广东兴宁人。中共党员,历史学硕士,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在苏州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工作,2002年进入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工作,历任理论处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2019年12月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除完成行政工作外,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意识形态工作及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理论版和求是杂志发表理论文章62篇,多篇文章得到中宣部的通报表扬。主持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3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9项,著有《走进历史深处:基于实践基础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武装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