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两人文社科平台2018年度评估优秀

发布者:社科处 发布时间:2019-10-18 浏览次数:1310


        近期,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平台评估和年度检查结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被评为“优秀”。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四重”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省教育厅于2018 年启动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评估和年度检查工作。此次省教育厅对82个重点研究平台进行了评估检查,全省仅17个研究机构被评为“优秀”。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一批较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和基地项目9项,出版中国城市营建史书系等著作50部。近年来,中心以城乡建成遗产保护为核心服务内容,针对政府、媒体、企业及个人提供多方位社会服务,协助省市地方政府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包括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的申报与保护,以及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普查认定、测绘建档、保护规划、科普宣传,推动相关地方立法、参与技术标准制订、策划展览等,成果多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等重要奖励。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在学术研究和咨政服务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3篇;在《人民日报》等全国和地方有影响力的报刊上发表评论性文章156 篇;中心一直坚持“面向学术前沿,服务地方社会”宗旨,每年定期举办两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中国地方法制发展论坛”,积极扩大中心在国内学术界的影响力。

        华南理工大学高度重视人文社科平台建设,将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窗口”做出更大的贡献。(图文/社会科学处)

 

附:研究中心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于2005年成为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中心主任吴庆洲教授的带领下,中心发展了建筑文化学研究、建筑历史理论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三个主体研究方向,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和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为基础的20余人的研究队伍,成为广东省乃至国内研究地域建筑史学、城乡建成遗产保护、城市营建史、建筑历史理论等方面的重点基地。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 年,是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依托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开展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是我国首家关注并致力于地方法制研究的高端学术机构之一。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围绕“地方法制理论与实践”这一特色研究领域,竭力创新法学界与知识界、法学理论界与法律实务界、广东法学界与境内外同行之间实质性协同合作组织机制;建设中国地方法制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代表性和政策影响力,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高层次学术平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