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为推动全省金融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广东金融学会章程》有关规定和学会金融科研工作规划,本会决定组织开展第十届广东省优秀金融科研成果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广东省优秀金融科研成果评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方针、政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推动金融理论研究与金融改革创新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评选范围
(一)基本条件。
1.理论上有创新和独到见解、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现实意义,或在金融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发挥了较大影响。
2.结构严谨、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材料翔实、语言通畅、文字精炼。
3.参评成果独立作者、第一作者的工作单位或学习地点应在广东省内,每人限报本人独著、合著(本人为第一作者)成果各1项。
(二)成果类型。
1.金融学术论文。
国内中文期刊、报纸公开发表的金融主题学术论文。
2.金融研究报告。
国内中文期刊、报纸公开发表或被论文集收录的金融研究报告;在内部刊物上发表、或虽未发表但对决策和实际工作产生较大影响的金融主题研究报告(需附上有关部门或有关领导的肯定性证明材料)。
3.金融著作。
国内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个人或集体创作的金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著、教科书(论文集除外),以及金融业机构编纂使用的金融业务培训教材。
(三)时间范围。
参评成果应在2015年4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出版或成文。
参评成果评选时间确定:在报刊上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以第一次刊登时间为准;未发表的研究报告以第一次报送时间为准;著作以第一次出版时间为准。
三、评审程序
本次评选采取单位推荐方式,由各参评单位组织推荐本单位及辖属单位干部职工的金融科研成果。评选活动分为初评、初审、复评、终评四个阶段。广东金融学会将组织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评审,确定最终评审结果。
四、奖项设置
广东省优秀金融科研成果奖分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著作三类,每类设一、二、三等奖,向获奖优秀成果的作者颁发证书及奖金。其中,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0篇;优秀研究报告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0篇;优秀著作一等奖3部、二等奖4部,三等奖5部。
对组织参加评选活动工作扎实、金融科研成绩突出的地市金融学会和金融机构,学会将发文向全省金融系统通报。
五、参评材料
(一)材料要求。
申请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填报相应评选申请表(可从《南方金融》官网www.nfjr.gd.cn“新闻动态”栏目下载),用A4纸打印。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须提交正式刊载成果署名版、匿名版(隐去已刊载成果的作者姓名和单位等个人信息);
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须提交成果署名版、匿名版以及报送情况、采纳证明或领导批件;成果正文格式要求为仿宋字体、小三字号、单倍行距、A4纸双面打印。
公开出版的著作须提交已出版作品。
(二)纸质材料。
报纸类成果署名版和匿名版各1份,按照《评选申请表》、报纸头版、正文版面的顺序装订。
论文类成果署名版和匿名版各1份,按照《评选申请表》、刊物封面、目录、版权页、正文的顺序装订。若成果收录在论文集,按照《评选申请表》、论文集封面、版权页、目录、正文的顺序装订。
研究报告类成果署名版和匿名版各1份。按照《评选申请表》、正文、报送情况、采纳证明或领导批件的顺序装订。若成果收录在论文集,按照《评选申请表》、论文集封面、版权页、目录、正文的顺序装订。
著作类成果1份。按照《评选申请表》、封面、版权页、目录的顺序装订。著作须提交10本。
(三)电子材料。
1.申请人须提交所有纸质材料的电子文本(署名版、匿名版各1份),并依照纸质材料装订顺序编号;著作可不提交正文。
2.申请人应将匿名版、署名版电子材料分别制成2个压缩文件包,文件包命名格式为:姓名+成果类型(论文/工作研究工作/著作)+成果名称+匿名版/署名版。
六、时间要求
请申请人于2018年5月8日前将相关纸质材料报送至社科处(不需盖章),并将电子版发送至社科处邮箱,逾期将不予受理。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胡莘宜 肖洒
电话:87110383-601 22236009-605
社科处
2018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