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2012在华南理工召开

发布者:过萍2 发布时间:2013-01-11 浏览次数:130

 

会议现场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讲话
会议现场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讲话
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致辞 王迎军校长致辞
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致辞 王迎军校长致辞
教育部党组成员、全国高校社科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长顾海良作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作主题演讲
教育部党组成员、全国高校社科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长顾海良作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作主题演讲
分组讨论 会议代表参观学校科技成就展
分组讨论 会议代表参观学校科技成就展
   
   

   12月20日,“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2012”在华南理工大学励吾科技楼举行。论坛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研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会议并讲话,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广东省教育厅巡视员罗远芳等出席大会。论坛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主持。
  李卫红在认真听取了大会主题报告后指出,当前高校社科界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李卫红强调,社科战线要按照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服务“国家急需”为目标,凝练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的主攻方向;坚持内涵式发展,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能力提升为核心,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质量;坚持改革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建立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李卫红要求,各高校要按照部党组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建设。要转变观念,深化对协同创新的理解;立足长远,精心做好组建培育;建设创新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陈云贤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关心、指导下,广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先后提出实施科教兴粤、人才强省的战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绩,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他指出,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特别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广东将继续深入落实“2011计划”,传承、创新岭南特色文化,加快体制机制的改革,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构建具有世界视野、广东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王迎军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办学历史。她指出,虽然相对工科而言,学校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起步较晚,但学校坚持“整体规划,重点突破,协同发展,形成特色”的人文社科发展的思路,在制造服务、企业管理、地方法制建设、岭南文化等领域迅速形成了优势和特色。她表示,刚刚经历了60周年甲子校庆的华南理工大学正处于开启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会紧紧抓住国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机遇,全面实施学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计划。这一次会议的召开,无疑对学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对学校的高水平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向各位专家认真学习、认真求教,也希望各位专家对华南理工大学哲学社科和整体的办学发展提供真知灼见。
  大会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全国高校社科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长顾海良,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冯惠玲,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黑龙江大学校长张政文等围绕论坛主题,结合实际工作,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对如何推动高校协同创新、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内涵发展作了具体而深入的阐述。他们认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要坚持服务人民、服务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以任务为牵引,以改革为突破,以服务决策为目标,关键是要建立有利于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特别是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和科学研究协同创新体制机制。
  当天下午论坛还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会人员围绕大会主题,深入探讨了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发展。
  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广东省部分高校主管校领导、社科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单位社科(科研)处主要负责人以及入选论文代表。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旨在促进高校社科交流、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每年举办一次,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社科科研和管理学术交流活动之一,至今已经连续举办6届。(图/梁启华 吴夏曦 文/周玉视频/卢庆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