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小谷围金融论坛热议转型和调整下的金融改革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12-29 浏览次数:42

会议现场副省长宋海讲话
党委书记王迎军致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
副司长曹文炼演讲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吴念鲁演讲常务副校长彭新一主持会议
王迎军书记向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主任周高雄颁发兼职教授聘书
与会人员

    央行为何选择在年前加息?如何看待明年的货币政策走势?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金融改革应该走向何方?
    在12月26日下午召开的“2010中国广州·小谷围(岛)金融论坛”上,广东省副省长宋海,省金融办主任周高雄、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徐诺金、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吴念鲁、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等来自政府、金融界、学术界的权威人士围绕通胀治理、货币政策、金融创新等热点话题展开了头脑风暴。
    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学术大讲堂举行,来自全国金融界的数百名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积极稳健 审慎灵活———转型和调整下的金融改革”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迎军出席大会,常务副校长彭新一主持会议,广东省各地金融局、南方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广东省银行系统、保险系统、金融系统,华南地区的高校师生们一同参加了论坛。
    王迎军书记向出席本次金融论坛的领导和来宾致以热烈欢迎。她指出,在国家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和金融强省的大环境下,华南理工大学抓住机遇,完善学科布局,不断加强与工科联系紧密的文科学位点建设,建设了一批富有华工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实现了从传统的工科院校向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华南理工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和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汇聚了学校相关学科的专业人才,承担起金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任,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华南理工大学自2005年起举办过三届小谷围(岛)金融论坛,本次论坛是第四届。论坛的学术影响日益扩大,已经成为一个高层次、开放性论坛,在国内外形成了广泛的影响。通过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小谷围(岛)金融论坛的声音以及各位专家学者充满智慧的学术观点,必将对中国和世界金融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小谷围金融论坛也必将成为更多政要、专家、金融家和企业家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
    “十二五”时期,中央将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金融应当扮演什么角色?宋海副省长在讲话中指出,金融工作首先应建立与经济结构转型相适应的体系,成为经济结构战略转型的主力部队;二是应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地发展。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已经上升存贷款的基准利率,加强外汇监控措施,成效比较明显。对此,宋海副省长建言,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合作,与新兴经济体形成共同利益体,同时加强资本监管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资本流入的同时,要加强对资本流出的监管。下一步需要继续完善货币工具,按照总体稳健、调整有度的原则,把好总闸门。最后,还要积极引进充裕的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领域。”
    论坛现场,专家学者围绕通胀治理、货币政策、金融创新等热点话题展开热议,会议前一日,央行实施今年内的第二次加息,与会嘉宾也就这一话题进行了评述。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吴念鲁先生认为人民银行提高利率在意料之中,但也比较突然,“现在这个通货膨胀有一个潜在压力和趋势,因此通过货币政策调控,通过利率调控,可以使通货膨胀适当减缓。”由于通货膨胀存在刺破期,提高利率可能是半年之后才会逐步生效。他指出,此次加息,说明政府有决心调控通货膨胀,而且把调整结构放在主要位置上,并保持物价稳定。
    国家发改委金融司财政副司长曹文炼表示,明年我国调结构的任务仍然很重,要让货币政策承担多重任务。“我个人觉得下一步宏观经济改革,宏观调控应该是在利率上面多下工夫。”曹文炼认为,要让货币更加灵活,归根到底要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金融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
    2010中国广州·小谷围(岛)金融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南方日报社主办。会上,王迎军书记向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周高雄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图/梁启华 通讯员 李杰夫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文/马燕婷 视频/卢庆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