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座谈会现场 | 杜小明书记致辞 |
![]() | ![]() |
张东刚副司长总结 | 张振刚副书记发言 |
![]() | ![]() |
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揭牌 | 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 |
9月22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协同创新的理论、机制与政策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华工党委书记杜小明、党委副书记张振刚,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教育部社科司、高校社科评价中心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咨询专家,华工社科处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报告会。
杜小明在致辞中介绍华工的发展情况,特别介绍了华工哲学社会科学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他指出,华工哲学社会科学围绕国家、广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研究,项目经费持续大幅增长,成果奖励及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发展。他强调,此次开题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是实施“2011计划”、推动协同创新的重大选题,学校将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并成立华南理工大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产出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同时,学校也希望通过此次项目的成功开展与高质量完成,促进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各项体制机制的改革,进一步提高华南理工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和实力。
项目首席专家朱桂龙教授就项目关键问题、研究方案、预期成果及创新等内容向咨询专家进行了汇报。据介绍,“协同创新的理论、机制与政策研究”项目将直面我国协同创新发展实践及现实情景,围绕现阶段我国知识创新系统协同理论与机制研究、技术创新系统协同理论与机制研究,以及知识创新系统与技术创新系统协同理论与机制研究等重大实践问题及理论问题,构建我国协同创新政策体系。咨询专家听取了汇报后,针对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发表了专业意见和建议,并与课题组成员对研究的重点和要点进行了共同探讨。
张东刚作总结发言。他结合“2011计划”的指导思想与深刻内涵,对此次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认识到课题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其目标就是为“2011计划”服务,提高高校综合创新能力、发挥高校思想库与智囊库作用;二是把握住关键问题,避免研究方向与内容出现分散、重复和低效;三是要以组织管理体制等八大改革为基础,在制度上形成合力,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三位一体”;四是要注重研究团队的多元性和跨学科性,拓宽研究视野,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最后,张振刚宣读了学校关于成立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的决定,杜小明与张东刚共同为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揭牌,杜小明向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图文/通讯员 冯璐 工商管理学院 编辑/祝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