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汉族,浙江东阳人,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岭南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建筑实践》杂志编委
《南方建筑》编辑部副主任
广州市建设科技委建筑与规划专业专家等。
公共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和绿色/智慧/健康建筑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珠三角地区基于文脉传承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及关健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岭南绿色智慧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协同模式研究”;完成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历史建筑绿色智慧节能改造的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基于“两观三性”理论的建筑创作,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完成著作《建筑创作系统论》、《岭南历史建筑绿色改造技术集成与实践》、《传承岭南文化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与方法》,并在并在EI收录、SCI收录及《建筑学报》等重要统计源及杂志共发表论文40余篇。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单位车辆使用的预订系统”及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物周边气温预测方法”。还以主编人的身份参与了《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第三版第4分册教科部分》及《现浇混凝土外墙复合隔热技术规程》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主持和参与的上百项重要工程中有50余个作品共获国家、省部级优秀设计奖等各类奖项共计110余项,其中国家银奖2项、铜奖2项、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行业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7项、省部级奖项66项、詹天佑奖1项、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12项等。代表作品包括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南京理工大学体育中心、天津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大厂民族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嘉善城市科技馆、泰中弘文馆和国学院、中国(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馆、映秀震中纪念地、惠能纪念堂、玉树博物馆、中国资本市场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药学院校区、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武汉大学文科区、四川大学文科区、广东药学院体育馆等等。于2004年底获中国青年建筑师最高荣誉奖――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2005年入选《创作者自画像--中国青年建筑师•当代中国新作品》参加国际建协第22届世界建筑师大会;2006年入选《中国青年建筑师188》;2007年入选《中国当代杰出青年建筑师》;2013年获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十佳中青年建筑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