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来广图看何镜堂代表作
日期:2017年11月14日



广州日报1113日讯(记者 张露、何颖思)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广州解放中路旧城改造……作为广州首届国际设计论坛的亮点,“何堂:为激变的中国而设计展览广州图书馆一层展厅举行何镜堂及其30多年的代作品,展览将延续至1122

最具知名度: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开幕当天,何镜堂首先介绍了最受瞩目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模型。“中国馆的红颜色是团队经过10个月研究出来的,由4种红色组合而成。”何镜堂说 ,“整个建筑文化本身是中国元素和时代的结合你很难说是哪个时代的,但是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

国馆大家很熟悉,但里面的通风采光玄机又有多少人了解呢记者了解到中国馆外立面东南西北四个篆体印章其实是出风口的立面还利用金属百叶构成十四节气的篆体文字这些都起到通风效果

最具故事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念馆扩工程纪念南京大屠30万遇难同胞在“万人坑”遗址上建设的纪念馆,它不仅仅是一座充满设计性的建筑,更充满情感力量的纪念场所。

何镜堂表示:“这个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国家级项目,它体现了从战争到和平的整个过程。整个就像一本小说讲故事一样,人物的情就会知建筑的力量。”

记者从现场解到,该建筑结合地形设计,隐喻折断军刀形状的形成完整的空间像一部宏大的乐章,逐步展开纪念馆作为序曲,呈现史实;死亡之庭作为铺垫,酝酿情绪;“万人坑”遗址、祭场和冥思厅作为高潮,震撼心灵;和平公园作为尾声,寄托希望。

特别介绍国家南海博物馆

除此以外还有最接地气的广州解放中路旧城改造项目,最有“高度”的玉树博物馆等。何镜堂还“特别介绍”了国家南海博物馆和惠能纪念堂。

海博物馆以“丝路逐浪•南海方舟”为主题,合狭长海湾地形,应对热气候地域海洋文化,营造了一座热带滨海绿色。“这是新的,我们吸收了地的形态。”何镜堂介绍道。

除了国家南海博物馆,何镜堂还特别介绍了惠能纪念馆。他说:“我们在惠能出生地做一个纪念堂,作为举办文化活动用的场所。它布严谨用的都是新材料关键是一个能很好地体现佛教文化的,目前还没开始对外。”(转载于广州日报 编辑/谭延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