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学术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关键一环,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研究生不仅需要筑牢扎实的理论根基,更要具备将学术思维灵活运用于实践的卓越能力。为全面提升新时代研究生的综合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术思维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助力导师与研究生解决培养过程中的困惑,广东省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于2025年1月15日成功举办了研究生综合素质训练营。此次训练营荣幸邀请到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暨南大学三位资深研究生导师。三位导师紧扣科研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挑战,借助学术报告、现场交流等多元形式,为师生们答疑解惑,内容涵盖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科研方法等多方面。借助专家指导与互动交流,训练营有效助力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突破学术瓶颈,提升科研与创新能力。

报告会伊始,暨南大学的黄书强教授作了题为 “结构化思维及研究生素质培养 ”的专题报告。黄书强教授开篇便从自身求学与科研历程中所面临的思维困境切入,生动地分享了自己在迷茫困惑中不断摸索,最终成功构建起结构化思维体系的亲身经历。<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6px;">紧接着,黄教授以论文撰写为例,细致地指导研究生如何借助结构化思维搭建起清晰严谨的文章框架,从精准提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到高效解决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此外,黄教授还指出,通过在学术研究、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运用结构化思维,研究生能够高效梳理与规划各类事务,不断提升自身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进而顺利实现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创造者的角色转变。

报告会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刘浩助理教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 “学术界 or 工业界?浅谈生成式 AI 浪潮下的研究生科研与职业发展” 的报告。刘浩助理教授首先追溯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简单算法模型逐步演进至如今复杂的智能深度学习体系,为听众清晰勾勒出其发展脉络。紧接着,他深入剖析了大型语言模型(LLM)所具备的卓越语言生成能力,以及其在艺术创作、专业知识应用等领域广泛而深远的应用场景。在探讨职业抉择时,他对比了学术界与工业界在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发展前景等维度上的差异,并结合自身及同行的丰富经历,为研究生们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建议,助力研究生规划未来科研与职业发展道路。

最后,华南理工大学的黄翰教授作了题为 “研究生的四大必修课与四大注意事项” 的专题报告。黄翰教授凭借其清晰的逻辑和深厚丰富的实践经验,层层递进地剖析主题。他围绕学术研究态度、团队协作要点、时间管理策略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透彻的讲解,期间穿插了众多真实生动的案例,这些案例既包括他在指导学生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也涵盖了典型的失误教训。这些案例宛如一面面镜子,让在场听众能够直观地对照自身在科研道路上可能遭遇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进路径,从而深刻领会每一项必修课与注意事项的重要性及其实际应用方法。
随着此次训练营开幕式的圆满落幕,一扇通往学术新征程的大门已然敞开,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崭新开始。在训练营期间,众多学者、师生汇聚于此,共同经历了知识的洗礼与思想的碰撞,在交流互动中不断挖掘潜力、提升自我。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了追求卓越学术的种子,为研究生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如今,训练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将持续发酵,广东省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也将持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分享。
当全体参会人员在热烈的掌声与欢快的氛围中合影留念时,这一瞬间定格的不仅仅是一段难忘的回忆,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它标志着研究生们将带着在训练营中收获的成长与力量,踏上学术成长与合作的新征程,在学术的广袤天地中展翅翱翔,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总编:黄翰
责任编辑:雷墨鹥兮
文字:马佳彤
图片:雷墨鹥兮
校稿:陈嘉慧
时间:2025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