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凌、王领、杜红丽三位教授团队共同在国际著名期刊PNAS发表论文 :通过靶向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治疗前列腺癌
发布人:谭晓慧    发布时间:2025-10-15    浏览次数:10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谢建凌、王领、杜红丽三位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上在线发表题目为“Protein disulphide isomerases regulate androgen receptor stability and promote prostate cancer cell growth and survival ”的研究论文,其发现了可以通过靶向调控癌细胞内蛋白质二硫键的形成治疗前列腺癌。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谢建凌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兼通讯作者。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为第一通讯单位。

 论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509222122

 前列腺癌是近十余年来中国男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突变、扩增或缺失是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临床难题,而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是目前针对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核心临床治疗策略。ADT旨在抑制AR激活,然而绝大多数前列腺癌病人通过ADT治疗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耐药。三位华工生科院教授的团队发现了两个在前列腺肿瘤中可被AR调控的氧化还原酶(PDIA1/5)。敲低或抑制其中之一均可形成一种正反馈回路,影响AR的蛋白质二硫键形成并将其降解,并诱导癌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从而有效地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并将其杀死(图1)。

 A                                                                            B

 图1:PDIA与AR之间存在正反馈回路。(A)PDIA催化蛋白质二硫键形成示意图。(B)PDIA与AR形成一种正反馈调控示意图。


 目前国内外有关前列腺癌生物学的前沿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探析疾病发生和进展时癌细胞在表观遗传和转录水平的变化。然而,目前相关科研界尚未明确蛋白质折叠的过程在前列腺癌细胞内是如何被重新调控,以及这一调控过程又会对癌细胞的全蛋白质组景观产生何种影响。因此,本项目的研究成果——确立蛋白质折叠“调节器”PDIA对癌变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将会引领国内外前列腺癌前沿科研领域中的一个非常新颖的科学走向。目前三个课题组正通过团队合作紧锣密鼓地研发新型PDIA抑制剂,该研究将有望为治疗前列腺癌及其它疾病提供一种创新的方案。

 参与本项目的署名作者共有来自国内及澳洲18所科研机构及院校的30位科研工作者,其中来自华工生科院的学生或博士后作者包括:谢建凌教授课题组:梁文垦、邝子健、何美玲、余思熟、周沛雯、敖湘;王领教授课题组:陈俐烨;杜红丽教授课题组:陈凯杰、魏晋奋。该工作得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019ZT08Y31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B1515020042)及澳洲弗林德斯种子基金等科研项目的鼎力支持。


温馨提示×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务公开信息敬请登录学校统一门户“本单位动态”栏查看。谢谢!
统一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