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荣誉-----突破!我院团队勇夺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发布人:刘怡君    发布时间:2023-11-01    浏览次数:981

20231027-31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贵州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办。

经过激烈角逐,华南理工大学5支参赛团队最终以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团体总分广东高校第一的优异成绩,再次捧起全国赛“优胜杯”。其中,来自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团队荣获特等奖1项。

在指导教师王领副教授、刘怡君老师指导下,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科创探索与积极备赛,来自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项目团队(本科生巫景行、林慕婕、魏源成、蔡俊曦、彭芯如、林俊奇、郭轩、孙馨宁)的“‘精诚智药,AI赋能’—深度学习驱动的药物设计与发现方法研究及其应用”荣获全国赛特等奖,是2004年学院组建以来在“挑战杯”全国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为即将到来的学院建院20周年献礼。

从校赛、省赛到国赛,从项目培育阶段到备战决赛时刻,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章熙春书记、张立群校长、李正副校长在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等方面给予大力引导和支持;校团委多次开展项目进度汇报会、打磨会,组织多轮专家对项目进行深度研讨、辅导和提升。

学院党委许国民书记、林影院长等党政领导多次在党政联席会上研究指示,学院对项目师生给予参赛组织动员、后勤服务保障等支持工作。指导教师和队员们组织数次展示演练和打磨,深耕不辍、精益求精。

近年来,学院以优良学风建设和创新创业工作为主要抓手,以校院政策激励、校友经费捐赠和服务为主要支持,注重引导和鼓励在校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通过“以赛促学”方式锻炼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全院形成比、学、赶、超的优良学风,探索科教汇融合下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道路;注重动员和组织学院教师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研”方式带领学生着眼真需求,研究真问题,解决真痛点,培养学生成为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生物创新人才,实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教书育人实效。

此次获奖团队成员全是本科生,体现了学院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取得的成就,彰显了学院三全育人工作的实际成效,展示了学院学子勇于挑战、奋力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

据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1989年举办至今,每两年一届,已连续举办十八届。大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成为面向最广大青年学子的实践平台、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精神的第二课堂、提升青年学生协作能力和集体观念的有形载体,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图/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附:

获奖等级: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赛主体赛道特等奖

项目名称:“精诚智药,AI赋能”—深度学习驱动的药物设计与发现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项目组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本科生)

指导教师王领、刘怡君

项目成员

2019级—生物制药班 本科生  巫景行

2021级—生物技术班 本科生  林慕婕

2022级—软件工程3 本科生  魏源成

2021级—土木全英班 本科生  蔡俊曦

2021级—软件+工管双学位班 彭芯如

2020级—生物技术班 林俊奇

2021级—生物工程班 郭轩

2019级—生物制药班 孙馨宁

项目介绍

团队项目着眼于解决新药研发中的关键挑战,所开发的FP-GNN算法成功整合了分子图和分子指纹,提高了分子性质预测的准确性;FG-BERT算法聚焦于官能团分析,强化了对药物活性的理解。此外,团队开创性地引入了一种新的模型解释方法,提升了AI模型的可解释性。通过与企业合作,团队开发的算法在实际药物研发中得到了应用,有着强大的实际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团队成果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高度认可,在推动药物研发领域的创新进展中贡献了力量。


温馨提示×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务公开信息敬请登录学校统一门户“本单位动态”栏查看。谢谢!
统一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