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B6-207
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会,座位有限,请扫码报名,先到先得!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年11月19日
报告摘要:
近年来类器官技术发展迅速,被认为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具有突破性的前沿科学技术之一。类器官作为一种干细胞在体外3D培养所形成的微型组织培养物,在组织结构、细胞类型、自我更新能力和功能等方面与来源组织高度一致,突破了传统在体、离体模型的局限性,为生物医学基础研究、肿瘤个性化治疗和医药研发提供了全新思路。目前已建立包括肠、肝、肺、胃、大脑、乳腺、食管、子宫、卵巢、肾脏、前列腺、骨、皮肤等多种组织器官及相应肿瘤的类器官模型,并在发育生物学、疾病造模、精准医学、药物发现、基因和细胞疗法、感染和免疫,以及再生医学等多个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报告人简介 1:
赵冰,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双聘教授,复旦大学类器官中心主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专项首席科学家,“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科技启明星。2013年于清华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获北京市优博;后于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受聘复旦大学研究员。
赵冰教授目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利用小鼠遗传、类器官模型,研究成体干细胞命运决定机制,并发展类器官构建新策略。曾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于国际权威期刊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Protein & Cell等发表系列性研究论文,为再生生物学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代表性研究成果获Nature News专访报道、Nature官网主页高亮,获国际权威综述期刊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等高度评价。
报告人简介 2:
倪超,伯桢生物联合创始人、CEO,复旦大学青年副研究员、复旦大学遗传国重类器官平台主管。华南理工大学2006级生物工程专业,2017年于华南理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获广东省优秀毕业生;后于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21年创立伯桢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