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郑穗平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发酵工程,生物化工,微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电子邮箱:spzheng@scut.edu.cn 办公地点:B6-205 办公电话:无 |
博士生:发酵工程
硕士生:发酵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生物工程
1993 年至1998 年,华南理工大学轻工食品学院发酵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获得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导师郭勇教授。
1989 年至1993 年,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8 年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一直从事发酵工程、酶工程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
2003 年4 月晋升为副教授。
2003 年8 月至2004 年8 月,国家公派留学意大利,于意大利博罗尼亚大学进化与实验生物系从事代谢调控方面研究;
2004 年回国后先后担任过院长助理,系主任等职务,先后承担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酶学、生物催化理论、酶工程、细胞工程等重要本科、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作为广东省发酵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固定研究人员在发酵工程、酶工程等领域开展系统的科研工作。
2011年成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培养对象。
2013年1月晋升为教授。
本科生教学:先后承担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酶工程、细胞工程等重要本科专业基础课程,酒文化、酶工程导论、细胞工程导论等全校科学技术通选课的教学任务。
本科生导师制:3-4人/年
研究生教学:先后承担了高级生物化学、酶学、生物催化理论、发酵与代谢工程等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成果:先后主持了“酒文化”广东省视频共享课程建设及校级MOOC课程建设项目,作为主要教学骨干,完成了“酶工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排名第二)、“酶工程”国家精品课程(排名第三)的立项建设,并主持完成了 “酶工程重点课程建设”等一批校级教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教研论文多篇,主编及参编教材多部,获得教学优秀奖多次。
科研兴趣
酶工程,发酵工程,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
科研项目
谷氨酸棒杆菌中精氨酸阻遏蛋白ArgR与基因组DNA相互作用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1840),2017-2020
糖链修饰与糖衍生物的研制(糖脂的规模化制备),主持,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2012AA021504),2012-2015
基于毕氏酵母展示的β-葡萄糖苷酶融合蛋白体系的分子模拟与催化特性分析,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1633),2012-2015
α-葡萄糖苷酶的毕赤酵母表面展示及催化低聚异麦芽糖的合成,主持,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07010307),2016-2017
1 Zhao, NN ,Xu, YS,Wang, K ,Zheng, SP,Synthesis of Isomalto-Oligosaccharides by Pichia pastoris Displaying the Aspergillus niger alpha-Glucosidas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65(43): 9468-9474,2017
2 Huang, YY,Li, L,Xie, S ,et al., Recombineering using RecET in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14067 via a self-excisable cassette,SCIENTIFIC REPORTS,7:7916,2017
3 Huang Y, Li C, Zhang H, et al., Monomeric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N-acetyl glutamate kinase maintains sensitivity to L-arginine but has a lower intrinsic catalytic activity,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100(4):1789-98, 2016
4 Huang Y, Zhang H, Tian H, et al., Mutational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residues essential for the inhibition of N-acetyl glutamate kinase of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99(18):7527-37, 2015
谷氨酸棒杆菌中一种基因连续无痕敲除的方法,申请号201710278369.2
一种连续合成低聚异麦芽寡糖的方法,申请号201810141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