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党史校史学习教育,丰富学院分党校培训形式,10月23日下午,我院党委联合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三院党委,共同举办“烽火坪石铸师魂,今朝银幕续弦歌”《坪石先生》主题观影活动。我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教师党员、关工委分会成员、教师代表、预备党员及发展对象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影片《坪石先生》聚焦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等华南高校内迁粤北坪石坚持办学的历史,生动再现了以黄际遇、卫梓松、杜定友、符罗飞等为代表的教授在战火中恪守教坛、延续文脉的感人事迹。他们于艰难岁月中坚守教育报国的理想,展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担当,深深打动了现场师生。
观影过程中,师生们全神贯注,情绪随剧情起伏,多次为片中师者风范动容。影片结束后,大家反响热烈,一致认为,这不仅是一次生动的校史学习,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与精神洗礼。教师们表示,将更加坚定立德树人初心,把“坪石先生”的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学生预备党员与发展对象也深受鼓舞,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奋发图强,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以下是部分师生分享的观影感受。
建筑学院关工委分会常务副主任 罗丽红
观看了电影《坪石先生》,我作为一名已退休的教育工作者,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影片将我带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黄际遇、卫梓松、符罗飞等先生在内忧外患、条件极其艰苦的坪石,为守护教育文脉而鞠躬尽瘁的身影,正是“立德树人”初心最悲壮也最辉煌的写照。它深刻地启示我们,“立德树人”绝非一句空话,它需要的是在平凡乃至困顿中的坚守,是对理想信念的矢志不渝。看到今日在座的青年教师和追求进步的学生骨干,我倍感欣慰。学院的未来在于青年,我希望影片中“坪石先生”的师道风骨与家国情怀,能内化为每一位教师潜心育人的精神动力,外化为每一位学子特别是积极向组织靠拢的优秀青年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建筑学院风景园林教师党支部副书记 李敏稚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和基层党务工作者,《坪石先生》带给我深深的震撼与鞭策。影片中前辈学者在战火中守护讲坛的身影,让我对“立德树人”的初心有了更沉甸甸的理解。这不仅是师德的丰碑,更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作为支部书记,我将带领党员教师们一同传承这份“坪石风骨”,将其融入支部建设与日常教学,引导青年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回答“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建筑学院城乡规划教师党支部 博士后 李刚
观《坪石先生》,如穿行于烽火岁月的历史长廊,内心被深深震撼与感召。作为一名青年共产党员,先生们于危巢之上坚守“有青年才有未来”的信念,以风骨撑起教育星火,让我更懂信仰之于前行的力量;作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先生们在炮火硝烟中高擎“知识救国亦是大道”的呐喊,凭学识筑牢救国根基,让我更明使命之于奋斗的重量。
建筑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向如玉
观影前,我一直在好奇“坪石先生”究竟是谁?影片给我的答案令人震撼:坪石先生,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在烽火中坚守教育、守护文明火种的先生群像。影片中“文脉传承,犹如人类繁衍”的台词直击我心,在那个救亡图存的年代,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如今,这守护文明火种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希望我和同学们都能不负韶华,成为这个时代的新“点灯人”,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
建筑学院2023级建筑学专硕研究生 高雅清(发展对象)
《坪石先生》这部电影带着我回顾了抗战时期那段英勇悲壮的岭南教育史,参与办学的教育先贤们在颠沛流离中坚守学研,延续教育火种。这段“读书人的抗战史”深刻启示着我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和平,以参与坪石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规划设计的师生为榜样,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切实行动,将专业技能同祖国建设相结合,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传承与发扬历史精神。
图/文:田娟等 初审:罗丽红 复审:黄丽 终审:叶志锋


				
建筑学院
党建园地
华南建筑青年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