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n 姓名:孙一民 |
n 性别:男 | |
n 所在系:建筑学院 | |
n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 | |
n 邮箱:arymsun@scut.edu.cn |
▎总体介绍
孙一民,男,汉族,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建筑学科带头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院长,主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大师工作室。
198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本科毕业,1991年获博士学位,是我国自主培养的首位体育建筑研究方向博士。担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体育建筑分会副主任委员、城市设计分会副主任委员、建筑策划与后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广东省、教育部、华夏科学技术奖6项。
长期从事以体育建筑、公共建筑、城市重点片区为代表的城市大型复杂工程研究与实践。创建“精明营建”理论,倡导资源高效整合与综合性能优化,研发形成城市大型复杂工程可持续营建模式。著有《精明营建:可持续的城市大型复杂工程》、《精明营建:可持续的体育建筑》、《体育建筑设计》等专著、教材、技术手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北京奥运摔跤馆、羽毛球馆,广州亚运游泳跳水馆、柔道摔跤馆、武术馆,深圳世界大运主场馆、武汉世界军运羽毛球馆、江门滨江体育中心、重庆合川区体育中心、广州美术馆、叶剑英纪念馆、广州琶洲西区等多项重大工程。设计作品多次获国家、行业及国际重要奖项。
▎学习经历
1981-1985,学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1985-1988,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1988-1991,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1995-1997,高级访问学者,城市与区域研究(SPURS),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与规划学院
2014-2014,高级访问学者,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学院
▎工作经历
1991 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副教授(1993)、教授(2000)、博士生导师
2008-2017,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
2017-202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2007-2023,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1997-1997,美国SASAKI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公司,城市设计师
2003-2015,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2024 至今,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院长
▎学术兼职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街区建设和空间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策划与后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建筑学组第七、第八届委员会成员
广东省勘察设计协会城市设计分会会长
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副理事长
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
《建筑学报》《新建筑》《建筑师》《世界建筑》《风景园林》《南方建筑》《当代建筑》《建筑创作》《城市设计》《城市建筑环境》《西部人居环境学刊》等期刊编委
▎研究方向
城市大型复杂工程研究与实践
体育建筑
公共建筑
城市重点片区
城市设计与更新
▎代表性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及国际合作等国家级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可持续性的大型公共建筑决策与设计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间合作(中、荷、英)研究项目,城市韧性演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管治、空间策略与景观格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空间公共建筑屋盖系统性能化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城市设计的珠江三角洲湾区城市适应性转型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可持续的体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重点研究项目,亚热带中观尺度城市大型工程绿色营建理论与方法研究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重点研究项目,“走向精明营建”:基于中国实际的可持续建筑理论与实践研究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重点研究项目,亚热带建筑规划设计及其示范建造研究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基于数字化集成平台的亚热带可持续建筑研究
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高效紧凑城市设计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代表性科研获奖
先后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大型体育场馆可持续营建技术及工程应用,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2
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019
亚热带地区可持续城市设计关键技术,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8
亚热带大型公共建筑可持续营建技术研究,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8
基于可持续性的体育建筑设计及其技术应用,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2
北京奥运摔跤馆和羽毛球馆可持续设计策略与技术应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2
▎代表性论著
著有《精明营建:可持续的城市大型复杂工程》、《精明营建:可持续的体育建筑》、《体育建筑设计》等专著、教材及技术手册,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精明营建——可持续的城市大型复杂工程》,科学出版社,2025
《精明营建——可持续的体育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体育建筑设计》(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江门长堤历史街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精明营建:城市大型复杂综合工程的设计与实践,城市环境设计,2025
“精明营建”:城市大型复杂工程理论与实践,当代建筑,2025
中观尺度的城市大型工程项目的科学营建——关于总设计师制度的思考,当代建筑,2022
被动与主动,传承与创新——华南地区主动式建筑的设计探索与演进,建筑学报,2023
从形式探索到逻辑追寻:走向精明营建,建筑师,2015
华南建筑:20年经历、理解与感悟,南方建筑,2012
岭南建筑与岭南精神,新建筑,2008
再议体育建筑基本问题,建筑学报,2023
我国既有体育馆的价值内涵与更新模式研究,建筑学报,2021
体育场馆的“营”与“建”,建筑学报,2019
体育建筑使用后评估:广州亚运柔道、摔跤馆使用后评估研究,时代建筑,2019
基于可持续性的体育建筑设计研究:结合五个奥运、亚运场馆的实践探索,建筑创作,2012
适宜技术与理性营建——江门市滨江体育中心设计回顾,建筑学报,2019
云水禅心——广东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设计,建筑学报,2010
海天一色——广州亚运武术馆设计,建筑学报,2010
体育场馆适应性研究——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建筑学报,2008
回归基本点:体育建筑设计的理性原则——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设计,建筑学报,2007
从城市的角度看体育建筑构思——谈新疆体育中心方案设计,建筑学报,2002
我国体育建筑屋顶采光通风策略演变研究,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
平灾结合,应时而变——体育场馆的防灾避难设计对策,土木工程学报,2012
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标准刍议,南方建筑,2009
重大体育赛事与新城建设发展——广州亚运村建设研究,建筑学报,2009
基于城市的体育建筑设计,建筑学报,1999
公共建筑立面光伏设计与实测研究——以广州美术馆(新馆)为例,建筑学报,2024
“人民城市设计:创新实践与思考”学术笔谈,城市规划学刊,2023
基于精明营建理念的城市绿地协同塑造探究——以广州南沙明珠湾起步区C2单元为例,南方建筑,2023
高密度沿海地区洪涝风险评价与适应性规划策略——以深圳湾地区为例,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3
三角洲河口韧性防洪排涝设施规划研究——以明珠湾横沥岛为例,城市规划,2022
气候变化下的三角洲城市韧性规划研究,城市规划,2017
广州地区街道微气候模拟及改善策略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16
城市设计要素对热岛效应的影响分析——广州地区案例研究,建筑学报,2015
多维度视角下城市轨道站区空间特征实证剖析——以广州市为例,城市规划学刊,2013
街区适宜尺度的判定特征及量化指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走向公民城市——亚运广州城市与建筑,建筑学报,2010
重生与变革——佛山副中心城区公共空间现状调查,建筑学报,2008
基于景观视野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研究,城市规划,2006
孙中山大元帅府及其周边地区城市设计案例探析,建筑学报,2006
论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近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城市设计教育,建筑学报,1999
An integrated climate-based dayligh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indoor arenas' roof system,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4
A thermal comfort assessment on semi-outdoor sports stadiums located in 3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in China,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24
Coupled evaluation of the optical-thermal-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customized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 components, Renewable Energy, 2024
Scenario-base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green-grey-blue infrastructure for flood-resilient spatial solution: A case study of Pazhou, Guangzhou, greater Bay area,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23
Dynamic and interactive re-formulation of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for conceptual architectural design exploration,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20
Design exploration of quantitative performance and geometry typology for indoor arena based on self-organizing map and multi-layered perceptron neural network,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20
Integrating multi-functional space and long-span structure in the early design stage of indoor sports arenas by using parametric modelling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19
Multi-disciplinary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re-formulation in computational design exploration: A case of conceptual sports building design,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18
▎代表性工程
体育建筑类
北京农业大学体育馆(北京奥运会摔跤馆,2004)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2004)
南沙体育馆(广州亚运会武术馆,2007)
广州亚运会游泳、跳水馆(2007)
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体育馆(广州亚运会柔道、摔跤馆,2007)
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体育场、网球场(2003)
深圳宝安体育场(世界大运会主场馆,2008)
武汉大学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世界军运会羽毛球馆,2014)
淮安体育中心(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场馆,2009)
东莞市长安镇体育公园体育馆(2009)
梅县文体中心及体育场(2010)
江门市滨江体育中心(2013)
孝感奥体中心(湖北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主场馆,2022)
重庆市合川区体育中心(2022)
南上海体育中心(2024)
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2007)
华中科技大学游泳馆(2018)
中南大学新校区体育馆、游泳馆(2016)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体育馆(2020)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体育馆(2020)
公共建筑类
梅州市叶剑英纪念馆(2005)
中国客家博物馆(2005)
广州火车东站天幕广场改造工程(2009)
内蒙古行政学院文体活动中心(2011)
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及学生活动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2012)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2014)
广州科技图书馆(2019)
梅州城市展览馆及科技馆(2016)
城市重点片区类
汇景新城城市设计(1999)
珠江口地区城市设计(2000)
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北段核心地区城市设计(2009)
江门长堤历史街区保护规划(2011)
南京东山副城中心区轴线城市设计(2012)
广州市琶洲西区城市设计优化及“地区城市总设计师”(2016)
广州电视塔南段城市设计(2016)
明珠湾起步区(灵山岛尖)城市设计优化及“地区城市总设计师”(2017)
广州白鹅潭商务核心区城市设计(2019)
明珠湾起步区(横沥岛尖科技产业组团)城市设计优化及“地区城市总设计师”(2020)
汕头内海湾地区整体城市设计项目(2020)
重庆涪陵慧谷湖科创小镇概念规划暨科创基地(一期)工程设计(2022)
洛阳城市阳台片区城市设计(2022)
东莞滨海新区威远岛重点地段城市设计(2023)
深圳海上田园城总师(2020)
深圳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总师(2022)
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总师(2023)
梅县区百千万工程典型区总师(2024)
▎代表性工程获奖
工程设计获多项国际、国内重要奖项,含IOC/IPC/IAKS国际体育建筑奖,国家及中国建筑学会金银奖、詹天佑奖等。
2008年奥运摔跤比赛馆(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国际残奥会、国际体育和休闲设施协会IPC/IAKS杰出功勋奖(2011)、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银奖(2015)、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2010)、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2009)、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2009)
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与艺术体操比赛馆(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入围奖(2009)、北京市奥运工程规划勘察设计与测绘行业绿色设计奖(2008)、科技创新奖(2008)
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2008)
2010年亚运会武术馆(南沙体育馆),国际奥委会、国际体育和休闲设施协会IOC/IAKS体育建筑铜奖(2011)、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佳作奖(2011)、全国工程建设项目优秀设计成果二等奖(2012)、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2011)
2010年亚运柔道摔跤馆(广州大学城华工体育馆),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2008)
2010年亚运会游泳跳水馆,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2011)、教育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2011)、中国建筑学会创作佳作奖(2011)
2011年深圳大运会场馆(深圳市宝安体育场),国际奥委会、国际体育和休闲设施协会IOC/IAKS金奖(2013)、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2012)、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2013)、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2013)、第十一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13)
广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场馆(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体育场),国际奥委会、国际体育和休闲设施协会IOC/IAKS体育中心银奖(2009)、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2007)
淮安市体育中心,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2018)、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2017)
江门市滨江体育中心,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风景园林专业奖建筑整合类荣誉奖(2019)、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2019)
东莞市长安镇体育公园体育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银奖(2018)、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2019)
武汉大学卓尔体育馆,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2023)
广州美术馆,美国MUSE DESIGN AWARDS金奖(2025)、德国Iconic Awards标志性建筑奖建筑创新奖(2024)、德国Iconic Awards标志性建筑奖材料创新奖(2024)、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2025)
天河路商圈立体步行廊道系统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教育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2015)
广州市琶洲西区城市设计及控规优化,Construction21国际绿色城区实践荣誉大奖(2019)、中国建筑设计奖城市设计专项一等奖(2018)、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2018)
广州火车东站天幕广场更新改造工程,大湾区城市设计大奖城市介入优异奖(2020)
明珠湾区灵山岛尖城市设计及地区总师制度运行,Construcion21可持续城区解决方案奖国际入围奖(2019)、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风景园林专业奖公园与环境类卓越奖(2021)、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22)
东莞威远岛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大湾区城市设计大奖优异奖(2024)
梅州城市展览馆及科技馆,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2023)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体育馆,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2025)
华中科技大学游泳馆,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2024)
▎代表性教学获奖
城市设计创新人才培育体系改革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
基于“4I”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
建筑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
建筑学“新工科”教学的创新探索与实践,第九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0
面向国际化的城市设计创新人才培育体系改革与实践,第八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
建筑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第七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
岭南建筑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第六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
基于城市整体观念培养的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第五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