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奇峰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基本信息


n     姓名:袁奇峰

n     性别:男

n     所在系:城市规划系

n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

n     电话:020-84110913  020-84112760(传真)

n     邮箱:yuanqf@scut.edu.cn

学习经历

1982/09-1986/07,同济大学,建筑系,学士

1986/09-1989/07,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专业,工学硕士

工作经历

1986/7-1994/12云南工学院,建筑系,助教/讲师

1994/12-2005/12,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规划师/院长助理

2005/12-2016/12,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12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学情况

城市规划概论,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一年级课程(2017

城市规划设计三(总体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四年级课程(2017

毕业设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级课程(2017

国土空间规划概论,城市规划硕士、博士一年级课程(2020

研究方向

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

学术成果

学术著作:

1.《谋划策划规划——袁奇峰城市规划工作室城市设计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23-7294-325万字,(袁奇峰著)

2.《制内市场创新,广州开发区的实证》,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23-7242-422.66万字,(李刚、袁奇峰、占玮著)

3.《迈向全球创新城市,深圳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黄哲、袁奇峰著)

3、《城市化转型与土地资本化——珠三角“二次”城市化中的南海模式》,科学出版社,20214月第一版,47万字,ISBN   978-7-03-068333-5;获2022年度第十二届钱学森城市学(土地住房)金奖提名奖(袁奇峰、郭炎著)

4.《从规划研究到城市研究——一个广州城市规划师的立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12月第一版版,76万字,ISBN978-7-112-18793-528075);(袁奇峰著)

5.《感性理性灵性——袁奇峰城市规划工作室八年作品集》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出版,20146月第一版,50万字,ISBN978-7-5100-8184-2;(袁奇峰著)

6.《引领北部湾——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规划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81日第一版,54万字,ISBN978-7-112-12256-1(19513);(袁奇峰,封宁等著)

7.《改革开放的空间响应——广东城市发展30年》,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11月第一版,42.5万字,ISBN978-7-218-05994-5;(袁奇峰等著)

8.《广州新锐建筑设计机构作品精华》,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5 月第一版,72万字,ISBN7-5359-3320-3  TU*112;(潘安,袁奇峰,赵卓文著)

9.《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月第一版,26万字,   ISBN7-112-04993-8  TU*4454;(李萍萍,吕传庭、袁奇峰、赖寿华等著)

作为副主编,参与中山大学、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宣传部编的《番禺文化战略基础研究》一书“第二章番禺城市化的冲击与文化调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ISBN978-7-5097-8008-1);主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术研究进展年度报告2006》一书“面向和谐社会的城市规划”专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7-112-05816-015180);以副主编身份参与了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创新求是》系列丛书共三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7-112-01934-6  TU984.2ISBN7-112-01995-8  TU984-53ISBN7-112-08528-4  TU984.2);曾参与同济大学主编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中国建工出版社)、《中外名建筑鉴赏》(同济大学出版社)编撰工作。

 

学术论文:

目前已经在《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建筑学报》等CSSCICSCD收录的核心期刊或者统计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并有多篇SSCIEIISTP和人大复印资料检索、收录的期刊论文,其中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五年发表60余篇、在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十年发表74篇,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十年发表18篇,在云南工学院发表5篇。

曾经2次获得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颁发的“金经昌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20012003),4次获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金经昌&董鉴鸿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联合颁发的“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2009201120132016)、两次获得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征集优秀成果奖(2020)、两次被人大复印资料收藏(20072012)

代表性的论文有:

1.袁奇峰,李刚,薛燕府.产业集群视角下广州开发区的科创转型与空间响应[J].城市规划学刊,2022(04):95-102.   DOI:10.16361/j.upf.202204012

2.袁奇峰,李刚,薛燕府.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发展权的演化及其空间效应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120-131.

3.袁奇峰,陈嘉悦,赵杨,邱理榕,项振海. 都市区乡村发展权的不均衡及对策研究——以南海区里水镇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2(03):21-28.

4.袁奇峰,顾嘉欣,曾悦等.嵌入大都市区,城市边缘区地方政府的区域策略——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南方建筑,2023, No.220(02):88-97

5.袁奇峰,黄哲,吴泉隆,顾嘉欣,陈诗凝.从农业大县、世界工厂到湾区都市——东莞城市四十年[J].新建筑,2020(02):16-22.

6.袁奇峰、蔡天抒.以社会参与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来自广东的实践[J],城市规划,20181):92-1002020第十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征集优秀成果奖)

7.袁奇峰,蔡天抒,黄娜.韧性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以汕头小公园历史街区、佛山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规划师,2016(10)116-1222020第十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优秀成果奖)

8.袁奇峰,钱天乐,郭炎.重建“社会资本”推动城市更新——联滘地区“三旧”改造中协商型发展联盟的构建[J],城市规划,20159):64-732016年度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三等奖)

9.杨廉,袁奇峰.基于集体土地开发的农村城市化模式研究——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26):83-89,(2013年度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佳作奖);

10.袁奇峰,扈媛.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何,何为,何去?[J],规划师,201010):5- 102011年度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三等奖);

11.马晓亚,袁奇峰,赵静.广州保障性住区的社会空间特征[J].地理研究,2012,31(11):2080-2093.(人大复印资料收录);

12.袁奇峰、杨廉、邱家盛、魏立华、王欢. 城乡统筹中的集体建设用地问题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规划师,20094):5-132010年度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三等奖);

13.袁奇峰,马小亚.住房新政推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对“国六条”引发的中国城镇住房制度建设大讨论的评述[J].城市规划,200711):9-15(人大复印资料收录);

14.袁奇峰,李萍萍.广州沙面建筑群——在使用中保护[J].城市规划汇刊,2003145-54.2003年度金经昌教育基金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15.袁奇峰.21世纪广州市中心商务区(GCBD21)探索[J].城市规划汇刊,20014):31-37.2001年度金经昌教育基金会优秀论文鼓励奖);

 

纵向课题: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21年度)《中国特色郊区社区社会形态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175)之“子课题之四,郊区社区空间结构及其治理创新研究”,2022202510万元,子课题主持,在研。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20年度)《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土地发展权配置与转移政策工具研究》(项目批准号:20&ZD107)之《子课题5:基于土地发展权益均衡的城市更新模式改革与实践》,20212024年,10万元,子课题主持,在研。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创新网络演化视角的创新空间绩效评估与规划技术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创新型科技园区为例》(项目批准号:51878284),20192022年,60万元,主持,已结题。

4.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城乡非建设用地空间演变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以快速城市化地区佛山市为例》(项目批准号:2009KB04)、2009-20113万元,已结题,主持。

5.广东省文史哲“十一五”重大课题“广东改革开放30年发展实践研究系列丛书之《广东城市发展30年》2008-2009年,10万元,已结题,主持。

6.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村庄整治设计与改造技术——村镇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批准号:2006BAJ05A10)之《珠三角村镇土地优化开发技术研究(子课题)》,2006-2010年,62.25万元,已结题,主持。

7.打造“理论粤军”2014年度重点课题、WT1425、广东文化名城建设问题研究,2014-2016年,15万元,已结题,主持。

 

横向课题:

先后主持了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惠州、河源、南海、高明、三水、番禺、成都、沈阳及浑南新区、南京红花机场、江西九江、南昌红谷滩、南宁、百色等多个城市或地区发展战略和城市设计研究,以及广州沙面保护规划、珠江新城规划检讨、花园酒店广场设计、第十甫下九路骑楼街步行化和解放路双层骑楼等百余项规划设计项目。代表性的项目有:

1.《GCBD21——珠江新城规划检讨》项目负责人,荣获2003年度广东省城乡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建设部2003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工作包括1CBD发展战略、策略研究;2、城市设计;3、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在市政府面临极大市场压力,可能放弃“珠江新城——新城市中心区”建设目标的情况下,经过我所带领的项目组精心论证,认为随着广州“北优南拓、东进西联”战略,珠江新城已经成为南拓、东进枢纽,建议不仅要坚持,还应该将其作为广州市的中央商务区CBD来建设,论证结果得到时任广州市主要领导的支持。规划首次明确了广州 21世纪城市中央商务区(GCBD21)的基本结构,珠江新城从新城市中心到中央商务区的最新定位立足于广州在区域甚至国际服务业发展中如何争夺高地的思考。继承了1993年珠江新城国际竞赛的基本框架,通过创新性的城市设计,优化了商务区空间框架,扩张了中心区城市空间的公共性;将两座高塔从黄埔大道移到珠江边,和广州塔一起创造了广州“三塔锁江”的标志性城市景观。珠江新城作为广州市的中央商务区CBD的核心区,目前已经基本建成。

支持论文:

1)袁奇峰.21世纪广州市中心商务区(GCBD21)探索[J].城市规划汇刊,20014):31-37

2)袁奇峰.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检讨[D].《城市规划资料集:第四分册控制性详细规划》200211月第一版,P136

3Yuan QifengFrom New   Downtown to CBD: Planning Review of Guangzhou Pearl River New Town[J];   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Planners, Volume 21, Issue No.1,2006

4)谭肖红,袁奇峰,吕斌.城中村改造村民参与机制分析——以广州市猎德村为例[J] .热带地理,201211):618-625

5)陈倩敏, 袁奇峰.广州珠江新城商务区的开发演变研究[J],规划师,2012(12) S2213-217

6)袁奇峰.广州CBD收官:珠江新城20年得失[J].北京规划建设, 2014(6):   169-173

7)李如如,袁奇峰,韩高峰,薛燕府.“小街区”还是“大街区”:珠江新城居住街坊城市支路私密化之困[J].规划师,2021,37(13):87-94.

8)袁奇峰,李如如,潘卓鸿.小街区空间公共性有效供给机制研究——以广州珠江新城居住街坊为例[J].规划师,2022,38(09):79-87.

 

2.《广州沙面近代历史文化保护区整治规划》项目负责人,荣获2003年度广东省城乡优秀规划设计等一奖、建设部2003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沙面曾经是租界,是商城广州最具代表性的近代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规划通过认真的居民意愿调查、市民对沙面保护的意见调查、驻岛单位意愿调查,提出:(1)在岛外提供保障性住房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搬迁岛内占用历史性商务办公楼宇的公屋中的居民(已经执行),恢复沙面老建筑在历史上的纯商务功能;(2)拆除白天鹅宾馆引桥,改为地下隧道;(3)结合地下隧道建设,在沙面公园地下空间设2000个地下车位,实现岛上地面无车化;(4)约60000平方米历史建筑分类保护,都应该保留和恢复建筑立面原貌(部分执行),但内部除教堂、粤海关俱乐部等保护导向的文物建筑外,其他建筑内部必须现代化以融入现代城市经济和生活体系。

支持论文:

1)袁奇峰,李萍萍.广州市沙面历史街区保护的危机与应对[J] .建筑学报,20013):57-60

2) 袁奇峰,李萍萍.广州沙面建筑群--在使用中保护[J].城市规划汇刊,2003145-54

3)袁奇峰.广州沙面[D] .《城市规划资料集:第五分册城市设计》20051 月第一版,P218


3.《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项目专业负责人,荣获 2005年度广东省城乡优秀规划设计等一奖、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国际杰出范例奖”                                                           

2000年,发展战略咨询阶段,我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团队作为项目专业负责人主持了“巨型绿心”和“一江多岸”两个空间方案,提出广州战略尺度的跃迁,要从“云山珠水”走向“山城田海”,并绘制了相应图纸。2001年,项目实施深化阶段,我带广州院团队参与广州市规划局组织的专班,仍然作为项目专业负责人负责城市结构论证,提出了中心城区“拉开结构、建设新区、保护名城”的总体战略,绘制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结构解析图”。落实了广州战略尺度的跃迁,从“云山珠水”走向“山城田海”的市域空间格局图,全盘获得城市政府采纳。我也因此在200112月获得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广州建设者奖章(铜奖)”。该项目开了中国城市规划编制战略规划的先河,可能是新千年以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领域最具革命性的探索。

2007年《广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我在中山大学,再次作为项目专业负责人主持论证广州城市结构优化应该走向多中心“多级提升、內提外优、保护名城”的“大城结构”。

2023年,我在华南理工大学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用南沙引领“狮子洋战略“,在促进珠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域形成过程中“再造省城”。以狮子洋、伶仃洋“两洋战略”为广州在南沙再造一个“湾区之心”,而破题的关键是“黄埔区+创新城”、“广州新城+庆胜片区”和南沙枢纽片区的破局。南沙要成功,首先是推枢纽战略,尽快启动南沙枢纽建设,让湾区人民可以来南沙;然后是规模战略,要足够本地人口维持一个高水平的商业、商务服务体系,通过提升服务吸引周边区域人口;根本是产业拓展,要下决心发展万顷沙港后工业区、东涌工业区,支撑城市经济。

支持论文:

1)李萍萍,袁奇峰,赖寿华、蔡云楠.从“云山珠水”走向“山城田海”——生态优先的广州“山水城市”建设初探[J] .城市规划,20013):28-31

2)王蒙徽,段险峰,袁奇峰,冷瑞华、郭晟、陈勇.在快速发展中寻求均衡的城市结构——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深化方案简析[J].城市规划,20013):33-37

3)陈建华,袁奇峰,易晓峰.战略规划推动下的行动规划——关于广州城市规划实践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62):1216

4)袁奇峰.广州城市发展的挑战与方向[D].《回到常识——公众论坛演讲集》花城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196-209

5)袁奇峰.再论广州城市发展战略[J].北京规划建设,2014(4):168-171


4.《南京市江宁东山新市区中心体系规划》项目负责人,荣获2007年度广东省城乡优秀规划设计表扬奖。  

南京江宁这样一个前城市郊区县城如何应对澎湃的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外溢?地方上显然没有做好准备,在南京地铁一号线即将开通前夕江宁如果不能够构筑起服务业的高地,就只有成为中心城区的腹地。我们提出了“一条蓝丝带,四颗夜明珠”的城市中心体系结构,构筑“金带、绿廊、纽结中心、 RBD网络”,试图把几个分区中心串联为一个以南京南站商务区为强核的功能分工明确的中心体系,而最具挑战性的是如何把开发区和县城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市场区。规划在研究东山新市区本身的功能定位、发展战略、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上,通过中心体系的空间结构、等级关系、基本区位、职能类型等多种手段,有效促进大城市边缘区各类地域的空间融合,完善各类功能区的有效配套。以融合被秦淮河隔离的东山镇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服务业发展载体以迎接南京地铁一号线开通带来的挑战。随后又开展了《江宁区南部地区(空港新城)发展战略研究》(2011)、《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城乡总体规划》(2013)等项目。

支持论文:

1)袁媛,杨廉,马晓亚,袁奇峰.以中心体系构建推动大城市边缘区空间融合——以南京市江宁区东山新市区中心体系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22):55-61

2)郭友良,杨廉,袁奇峰,李郇.融入核心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南京战略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12(5) 72-81

3)蔡天抒,袁奇峰,黄哲.本地社区参与城镇旅游开发--基于南京汤山温泉旅游小镇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10)71-80


5.《佛山市南海区城镇发展战略咨询》项目负责人,荣获2009年度广东省城乡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

2007年在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的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进一步基于广佛同城化空间结构提出在原东西两大板块战略之上,构筑东部建设城市、西部发展工业、西南部保护生态的三大板块战略;适时推动东部地区从“工业南海”向“城市南海”转变。2008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动下,国务院颁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明确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要“以广州佛山同城化为示范,以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切入点,积极稳妥地构建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整体竞争力。”南海东部地区已经从两个城市交界的价值洼地,变成新的广佛高地。十年来所做的一系列规划和构想随着土地区位价值的急剧提升而逐渐为市场所认同进而变成现实。

在此基础上,我带领研究团队用了十年时间致力于南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二次改造,通过谋划、策划、规划和计划,充分研究三旧改造政策的实施途径,通过精确的计算明确城乡利益边界、分配土地增值收益,确立了一整套开发模式,使得多方利益得到保证,让城市政府、开发商和农民共赢,构筑了围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新的城市增长联盟,推动了地区的改造更新。改造规划特别坚持生态优先、公共(基础)设施优先、农民利益保障优先的“三优先”模式,提前控制城市公共绿地、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用地,在保障农民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利益不受损害还略有增长的前提下推动了有质量的城镇化。由于得到了南海区、镇两级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认同,我们这些年有机会成为南海城市发展政体中一股积极有为的专业技术力量。研究成果已经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三篇分别获得200920132016年度“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

支持论文:

1袁奇峰,顾嘉欣,曾悦等.嵌入大都市区,城市边缘区地方政府的区域策略——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南方建筑,2023,No.220(02):88-97.

2袁奇峰,李婷,李晟霖,曾丽蓉,李刚.破解“孤城之困”: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城市设计探析[J].规划师,2022,38(11):147-153.

3袁奇峰,李刚,薛燕府.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发展权的演化及其空间效应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120-131.

4袁奇峰,陈嘉悦,赵杨,邱理榕,项振海. 都市区乡村发展权的不均衡及对策研究——以南海区里水镇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2(03):21-28.

5  郭炎,叶睿,袁奇峰,梁小薇.土地开发权的规划配置与集体产业用地转型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2,29(02):116-123.

6占玮,班鹏飞,袁奇峰.基于多源数据的广佛跨界城市实体地域划分[J/OL].南方建筑:1-10[2021-12-2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263.TU.20210923.1050.002.html.2);

7  袁奇峰,赵杨,陈嘉悦,项振海.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更新落地的探索——以佛山市南海区夏北村“三旧”改造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1,36(03): 11-18. DOI: 10.13791/j.cnki.hsfwest.20210302.

8Zhenhai Xiang *, Pengfei Ban, Qifeng Yuan.   Measurement of the Income Difference of Rural Residents in Peri-urbanized   Area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Evidence from Nanhai, Foshan, China [J].   Sustainability 2020, 12, 8382, Online SSCI2.576

9郭炎,袁奇峰,谭诗敏,项振海.农村工业化地区的城市更新:从破碎到整合——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城市规划,20204):53-61+89 ISSN   1002-1329  CN11-2378

10袁奇峰,李刚,戚芳妮.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广佛大都市区空间演化与重构[J].南方建筑,2019(06):52-58.   ISSN1000-0232

11郭炎、项振海、袁奇峰、谭诗敏.半城市化地区存量更新的演化特征、困境及策略——基于佛山南海区“三旧”改造实践[J],现代城市研究.20189) 101-108ISSN1009-6000CN32-1612/TU

12班鹏飞、李刚、袁奇峰、李晓建.区域视角下大城市的功能疏解及广佛都市区的实证[J],规划师,2018(9)18-23ISSN 1006-0022CN45-1210/TU

13项振海、郭炎、袁奇峰、谭诗敏.广东省“三旧”改造研究进展[J],上海城市规划,20184):68-73ISSN1673-8985

14梁小薇、项振海、袁奇峰. 从三旧改造、土地整备到市地重划——以佛山市南海区集体建设用地更新为例[J].城市建筑,201818):32-36ISSN1673-0232

15郭炎、袁奇峰、李志刚、林赛南、项振海.破碎的半城市化空间: 土地开发治理转型的诱致逻辑——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79) 15-25ISSN1009-6000CN32-1612/TU

16Yan Guo , Yang Xiao , Qifeng YuanThe   redevelopment of peri-urban villages in the context of path-dependent land   institution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Chinese inclusive urbanization: The case   of Nanhai, China [J] Cities,   2017.2, 60: 466~475 SSCI1.728

17袁奇峰,钱天乐,杨廉. “内卷化”约束视角下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旧村改造——以佛山市南海区XB村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10) 46-52ISSN1009-6000CN32-1612/TU

18郭炎,袁奇峰,邱加盛.非农化村庄整体改造中的把持陷阱与规划应对——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6(5) 95-101ISSN   1673-9493 CN11-5583/TU

19郭炎,李志刚,王国恩,袁奇峰.集体土地资本化中的“乡乡公平”及其对城市包容性的影响——珠三角南海模式的再认识[J],城市发展研究,2016(4)69-73ISSN   1006-3862  CN11-3504/TU

20 袁奇峰,钱天乐,杨廉.多重利益博弈下的“三旧”改造存量规划——以珠江三角洲集体建设用地改造为例[D].《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规划变革与协同发展》(第7卷第3总第19期)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一版:148-165ISBN9787100115988

21袁奇峰,钱天乐,郭炎.重建“社会资本”推动城市更新——联滘地区“三旧”改造中协商型发展联盟的构建[J],城市规划,20159):64-73ISSN   1002-1329  CN11-2378;(2016年度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三等奖)

22袁奇峰.分权化与都市区整合——广佛同城化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规划建设,2015(2):   171-174 ISSN 1003-627X,CN 11-2882 /TU

23袁奇峰.珠三角一体化与大都市区治理[J].北京规划建设,2014(3):   174-177 ISSN 1003-627X,CN 11-2882 /TU

24杨廉,袁奇峰.基于集体土地开发的农村城市化模式研究——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26):83-89ISSN1000-3363CN31-1938/TU,(2013年度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佳作奖);

25肖华斌,袁奇峰,宋凤.城乡非建设用地空间演变与生态安全响应研究——以佛山市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05):473-476CN37-1449/TU

26 袁奇峰.同城化背景下广佛的挑战与机遇[J].城市观察,201012):173177ISSN   1674-7178  CN 44 -1664/C

27  杨廉,袁奇峰.珠三角“三旧”改造中的土地整合模式——以佛山市南海区联滘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2):14-20ISSN1000-3363CN31-1938/TU

28 袁奇峰、杨廉、邱家盛、魏立华、王欢. 城乡统筹中的集体建设用地问题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规划师,20094):5-13 ISSN   1006-0022  CN45-1210/TU2010年度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三等奖);

29  袁奇峰,杨廉,郭炎. 从工业经济到城市经济——佛山市南海区城市中心区的发展[J].南方建筑,2008(4):52-57   ISSN:1000-0232 CN44-1263/TU

30 魏立华、袁奇峰.基于土地产权视角的城市发展分析——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73):61-65ISSN1000-3363CN31-1938/TU

31袁奇峰,易晓峰,王雪.从“城乡一体化”到“真正城市化”——南海东部地区发展的反思和对策[J] .城市规划学刊,20051):63-67ISSN1000-3363CN31-1938/TU

 

6.《佛山市三水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项目负责人,荣获2013年度广东省城乡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

基于广佛肇一体化空间结构分析,敏锐地把握住三水东部狮山工业园区迅速崛起带来的巨大服务需求,提出了“产业新城、南国水都、广佛肇绿芯”的城市发展定位。提出了背靠云东海人工湖、依托轻轨站TOD发展区、与乐平工业园区产城互动,南依旧城,北接园区,向北拓展城市新区建设“三水新城”的战略。通过“培育新空间,锁定新机会”,才能以高品质的空间容器来吸引和捕获流动的资本。随后又编制了《佛山市三水新城城市设计及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佛山市三水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3)、《佛山市三水新城北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水园区(乐平镇)发展战略研究》(2013)等一系列规划项目,将战略构想直接落实到法定规划中去。我们已经成为三水城市发展政体的一个积极参与者。

支持论文:

1)袁奇峰; 方凯伦; 陈世栋.大都市边缘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探索——以佛山市三水区为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 中国云南昆明;

2)袁奇峰、杨廉、梁小薇.尊重区位规律,理性引导发展----以佛山市三水新城规划为例[D].《理性规划》,中国建筑工业版社2017年第一版:286-297ISBN978-7-112-21402-0


7.《广州南沙新区亭角地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项目负责人2017年国际竞赛第一名,获得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2021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三等奖。

南沙如何构筑粤港澳大湾区高地?规划提出保护梅山糖厂工业遗产,建设当代艺术馆,利用南沙自贸区政策设立“艺术品保税仓”,开启“境内关外”艺术品金融产业的设想。这对于南沙新区而言是发挥其广东自贸区政策优势的机会,艺术品贸易带来的艺术品金融会给地区发展助力。


8.《南昌经开区白水湖片区概念规划国际咨询》项目负责人,2018年国际竞赛第一名,获得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三等奖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本来就有一个大学城,但是学校和园区之间没有关系。随着赣江新区儒乐湖中心区的建设,从工业园区向科创新城的转型成为必然。现状工业和仓储用地面积约924hm²,布局相对分散,绝大部分企业为”大院模式”,占地大、土地使用效率、企业能耗、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盘活低效用地、腾退落后产业,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白水湖区域规划定位为以科技研发为首,集科研中心、产业孵化中心、文化娱乐、市民服务、宜居社区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城融合创新区域。规划建设一个集科技研发、成果孵化、共享实验室、成果转化、中试生产人才培养、检验检测、科技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园区,通过促进科研、产业、资本、人才的系统联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打造成为全省高校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高地。另外,沿赣江的晨鸣纸业搬迁将给被工业区包围的白水湖一个生态修复的机会,规划梳理水系、活化沿岸、联通赣江,将其打造成开发区转型的先行区、区域的服务中心。

学术兼职

全国高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

佛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清华大学)杂志编委;

《城乡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杂志编委;

《城市空间设计》(天津大学)杂志编委;

《城市中国》(同济大学)杂志社学术顾问;

《城镇化》(江苏省建设厅)杂志编委;

《城镇化研究》(山西省建设厅)杂志编委。

 


版权所有 © 2023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粤ICP备05084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