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金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基本信息


n     姓名:陶金

n     性别:男

n     所在系:城市规划系

n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

n     电话:——

n     邮箱:arjtao@scut.edu.cn

学习经历

2008-2012: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

2010-2011: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

2005-2008: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

2000-2005: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本科


工作经历

2021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2018-2021: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2014-2018: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研究员

2013-2014: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

教学情况

本科生课程:

1. 建筑设计基础一

2. 建筑设计基础二

3. 城市设计概论

4. 城市经济学

5. 城市规划原理(选修)

研究生课程:

1. 城市规划设计

2. 传统村落与民居

研究方向

城乡建成遗产保护,城市设计,乡村规划设计。

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青年学者,获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长期致力于乡土建成遗产的发掘、保护和活化利用,在传统村落与民居基础科学数据体系建构,优秀传统建造技艺发掘与传承,以及保护修缮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方面,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获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二十多项,参与的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是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担任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委会学术委员和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理事。


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乡土设防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征及其防御机制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边界之角色-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异与演化的区域理论和模型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广东乡土民居形态及其演进机制研究

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利用研究

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基于云技术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

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基于文化地理分区的青藏高原传统建筑类型研究

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广东乡土聚落形态及其演进机制研究

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广客交融”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类型谱系研究

9.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广东传统村落民居的类型、分布与图谱


学术论文:

Liao D, Zhuo X, Tao J. A dynamic fire risk assessment method for compact historic villages based on the improved FRAM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24, 114: 104935.

Bao S H, Zhuo X L, Tao J. Using semi-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to assist classific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Chines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J].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4, 98: 111327.

Tao, J.; Zeng, Y.; Zhuo, X.; Wang, Z.; Xu, J.; Ren, P. Class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Grass-Roofed Dwellings in China Based on Deep Learning. Land 2024, 13, 1595.

Jin T, Youjia C, Geng L, et al.   Juxtaposition or integrati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rchitectural form   in a cultural transition zone[J].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3: 1-14. 

Tao J, Li G, Sun Q, et al. An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 historic village using deep learning[J]. SN Applied   Sciences, 2023, 5(1): 13.

Wang X, Li J, Tao J, et al. A   Recognition Method of Ancient Architectures Based on the Improved Inception   V3 Model[J]. Symmetry, 2022, 14(12): 2679.

Qin Q, Xiao D, Ma J, et al. Using   graphic comparison to explore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onflicts and Fujian Defense-Dwellings in China[J].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2, 21(6): 2285-2305.

Tao J, Xiao D, Qin Q, et al.   Climate-adaptive design of historic villages and dwellings in a Typhoon-prone   region in Southernmost mainland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2022, 16(1): 117-135.

Tao J, Zhuo X, Qin Q, et al.   Conflict, fortification, and settlement patterns: A study of the vernacular   villages in Guangdong, South China[J]. War in History, 2021, 28(2): 237-262.

Li Y, Lin S, Liu S, et al.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Forms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the   Cas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rts   and Applications, 2020, 6(3): 47.

Tao J, Chen H, Zhang S, et al.   Space and culture: isomerism in vernacular dwellings in Meizhou,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J].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2018, 17(1): 15-22.

Shawei Z, Zhong Y, Dinghang W, et   al. Landscape Pattern in Traditional Village--Thinking over the Zhonglou   Village, Conghua[C]//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OP   Publishing, 2018, 153(5): 052014年.

Tao J, Wang Q. Co-evolution: A   model for renov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urban fringe of   Guangzhou, China[J].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2014年, 13(3): 555-562.

陶金,陈梓炫,魏成,肖大威,黄家平.中国传统村落动态监测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OL].南方建筑:1-15[2023-05-05].

卓晓岚,肖大威,陶金.赣闽粤边客家围屋类型体系和源流关系探析[J/OL].南方建筑,   2022(12):64-71[2023-05-05].年.010.   html

高文静,肖大威,卓晓岚.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22,42(09):228-238.DOI:10.15957/j.cnki.jjdl.2022.09.026.

魏成,成昱晓,钟卓乾,肖大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实施与管理评估体系研究——以岭南水乡中国传统村落为例[J].南方建筑,2022(04):46-53.

卓晓岚. 赣闽粤客家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地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1.DOI:10.27151/d.cnki.ghnlu.2021.001847.

覃巧华,肖大威,黄诗贤,陶金,曾艳.整合、分化与突变:古代漳州传统民居空间类型演变[J].建筑学报,2021(S1):1-6.

魏成,钟卓乾,廖辉辉.古劳水乡空间生成解析与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特征[J].南方建筑,2021(04):97-104.

卓晓岚,肖大威.历史建筑空间可复原改造策略[J].新建筑,2021(02):74-78.

卓晓岚,肖大威.基于全域调查的赣闽粤客家传统民居类型发展规律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建筑学报,2020(S2):16-22.

卓晓岚,陶金,肖大威.基于全域调查的赣闽粤客家地区传统村落类型体系构建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小城镇建设,2020,38(10):47-55.

覃巧华,肖大威,骆明楠,陶金.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传统村落图景分类研究[J].城市规划,2020,44(07):52-58.

李延克,黄翼,陶金.西藏民居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研究——以拉萨的乡土民居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19):78-82+93.DOI:10.19892/j.cnki.csjz.2020.19.016.

梁步青,肖大威,陶金,冀晶娟.赣州客家传统民居文化地理研究[J].建筑学报,2019(S1):59-63.

程娟,陶金,景涛,肖大威.传统村落评价述评及其未来研究建议[J].小城镇建设,2018,36(12):53-58.

梁步青,肖大威,陶金,冀晶娟.赣州省际古道沿线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8,36(12):59-66.

张晨,肖大威,黄翼,陶金.村庄规划调研阶段村民参与方法优化策略研究——来自珠海东澳岛渔村调研实践[J].小城镇建设,2018,36(10):67-72+78.

梁步青,肖大威,陶金,冀晶娟,卓晓岚,黄翼.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分布的时空格局与演化[J].经济地理,2018,38(08):196-203.DOI:10.15957/j.cnki.jjdl.2018.08.024.

张莎玮,陆琦,陶金.传统村落中的景观图式——对从化钟楼古村的思考[J].华中建筑,2018,36(01):101-104.DOI:10.13942/j.cnki.hzjz.2018.01.023.

黄诗贤,陶金. 紫线规划编制创新探索——以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紫线规划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7:478-492.

张莎玮,陆琦,陶金.广州陵园景观图式语言研究[J].南方建筑,2017(05):123-128.

陶金,张杰,刘业成.新疆喀什地区古代聚落时空分布研究[J].城市规划,2016年年,40(07):93-98.

彭丽君,肖大威,陶金.核心文化圈层中民居形态文化分异初探[J].南方建筑,2016年年(01):51-55.

曾艳,肖大威,陶金.粤东梅州地区围屋类型文化地理研究[J].建筑学报,2015年(S1):118-123.

陶金,张莎玮.水资源对沙漠绿洲聚落分布的影响研究——以新疆喀什为例[J].建筑学报,2014年(S1):126-129.

陶金,张莎玮.国内文化遗产价值的定量和定价评估方法研究综述[J].南方建筑,2014年(04):96-101.

陶金,张淇,肖大威.自然环境对梅州传统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J].南方建筑,2013(06):60-62.

塞尔江·哈力克,黄一如,陶金.新疆历史村落的空间特色保护与传承——以哈密博斯坦村为例[J].新建筑,2013(03):35-39.

陶金,张杰,刘业成.宗教习俗与建成环境——对新疆喀什老城的分析[J].建筑学报,2013(05):100-104.

曾艳,陶金,贺大东,肖大威.开展传统民居文化地理研究[J].南方建筑,2013(01):83-87.

陶金,肖大威,黄翼.岭南生态地域建筑文化对创作的启示——记广州萝岗区行政中心区规划设计[J].城市建筑,2008年年(08):26-27

 

著作

陶金,李庚,叶昭仪,肖大威. 文化融合视角下的深圳传统聚落与民居形态研究[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3

 

科研奖励:

1. 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3/15)2017

2.  传统村落与民居研究及其保护技术集成应用,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奖一等奖(参与),2020.6;

3.  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体系、关键技术与应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参与),2024

 

发明专利:

1. 一种基于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广府祠堂建筑平面自动生成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23 1 1325245.7;

2. 一种传统村落屋面破损识别及破损率识别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23 1 1238152.0;

3.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传统民居层数识别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24 1 0221956.8;

4. 一种基于FRAME法的传统村落喷淋灭火器布局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23 1 1257357.3;

5.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围龙屋建筑地理空间定位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24 1 0221956.8;


软件著作权;

1. 岭南乡村建筑遗产认知与保护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登记号2024SR0299566,时间:2024.02.23;

2. 传统民居建筑图谱系统,登记号 2023SR1293250,时间:2023.10.24;

3. 传统民居类型识别系统,登记号 2023SR1292887,时间:2023.10.24;

4. 传统村落动态监测预警巡更系统(移动端),登记号 2022SR0536437,时间:2022.04.27;

5. 传统村落动态监测预警三维展示系统,登记号 2022SR0536436,时间:2022.04.27;

6. 传统村落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登记号 2022SR0536438,时间:2022.04.27;

7. 青藏高原地域建筑与绿色营建技术数据库软件,登记号 2021SR0634628,时间:2021.05.06;

8. 风土中国-传统村落平台,(后台系统)登记号 2020SR0223335,时间:2020.03.06;(苹果版本)登记号 2020SR0223329,时间:2020.03.06;(安卓版本)登记号 2020SR0223317,时间:2020.03.06;

9. 传统村落与民居信息管理平台,登记号 2018SR898659,时间:2018.11.09;

10.传统村落与民居信息发布平台WEB版,登记号 2018SR898664,时间:2018.11.09;

11.传统村落移动数据采集平台,登记号 2016SR071096,时间:2016.04.07;


学术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委会学术委员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青年学术委员

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版权所有 © 2023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粤ICP备05084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