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n 姓名:刘玉亭 |
n 性别:男 | |
n 所在系:城市规划系 | |
n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 | |
n 电话:—— | |
n 邮箱:ytliu@scut.edu.cn; |
▎学习经历
2003年6月,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理学博士 2000年7月,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理学硕士 1997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地理学系,理学学士 |
▎工作经历
2012年9月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 09/2007-08/201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 01/2006-08/2007,英国卡迪夫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助理研究员 09/2003-12/2005,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地理学院,博士后 |
▎教学情况
1、讲授课程 (1)主持本科生“城市空间发展规划”设计课、“城乡规划综合社会实践”实践课;主讲本科生“城乡规划原理二”(金课); (2)主讲硕士生课程:“城市社会学”;主讲博士生课程:“住房与社区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 2、 教学改革项目与奖励 (1)主持或参与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面向新工科的研究生专业教学设计与方法改革探究:以城乡规划为例”、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城乡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华南理工大学校级教研教改项目“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城乡规划专业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究”等。 (2)获华南理工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华南理工大学优秀教学二等奖。 (3)指导研究生荣获广东省优秀毕业论文奖、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华南理工大学“挑战杯”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 |
▎研究方向
城乡发展研究与规划方法、住房与社区发展规划、城市更新与社会空间 |
▎学术成果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1. “乡村生活空间的演变、现状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以珠三角外围典型县域为例”(编号:4217119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2022-2025. 2. “社区治理视角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模式与策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编号:GD22XGL06),项目负责人,2022-2024. 3. “移动互联网技术影响下城市零售空间重构特征与机理研究(编号:422712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第二负责人,2023-2026. 4. “制度-行为理论下社区微改造的居民参与水平测度与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粤港比较视角”(编号:2022ZB03),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面上开放课题,课题第二负责人,2022-2023. 5. “县域村镇规模优化规划技术创新”,科技部重大专项“县域村镇空间发展智能化管控与功能提升规划技术研发”(编号:2018YFD1100802)的子课题,子课题负责人,2019-2022. 6. “当代城市社区的多维属性、邻里性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编号:417711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2018-2021. 7. “基于智慧协同的城市社区规划研究与实践探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2017-2019 8. “关于广东省城市公园建设与利用情况的调研”,广东省委2015年打造“理论粤军”重大调研课题,项目负责人,2015. 9. “大城市保障房住区建设及其居住环境优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2013.12-2016.12. 10. “大城市保障房住区居住环境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412711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2013-2016。 11. “城市保障房住区居住环境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2012WYXM_0007),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项目负责人,2013-2014。 12. “中国城市社会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城市社会来临与智慧城市设计及发展战略研究”( 11&ZD154)的子课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项目负责人,2012-2014。 13. “基于保障房住区居民真实需求的居住环境及公服设施配套优化策略研究(2014ZB07)”,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项目负责人,2014-2015. 14. “巨型工程建设影响下城市社会空间的变迁及其后果―以广州市为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2010-2011。 15. “中国大城市低收入住区发展演化及规划管治研究——以广州市为例”(508080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负责人,2009-2011。 16. “中国大城市低收入社区类型、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2009-2011。 17. “中国城市贫困与产权变化( Urban Poverty and Property Rights Changes in China)”,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基金会(Economic & Social Research Council,RES-167-25-0005)资助项目,项目组主要成员,卡迪夫大学,英国,2006-2009。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的主要规划咨询项目 1. 广州天河区棠下街道美丽村居专项规划项目,项目负责人,2022-2024 2. 广德(英德)产业园总体规划之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负责人,2019-2023. 3. 广佛园区域合作发展研究,项目负责人,2020-2023. 4. 萍乡市城乡总体规划之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负责人,2018-2023. 5. 驻马店城市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专题研究,项目负责人,2018-2019. 6. 潜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模研究,项目负责人,2017-2019. 7. 潜江市城市总体规划镇村统筹发展专题研究,项目负责人,2017-2019. 8. 东莞理工学院校园空间发展策略研究,项目负责人,2016-2018. 9. 潜江市产业园区布局、影响及优化研究,项目负责人,2016-2017. 10. 新丰县梅坑镇、沙田镇总体规划(2015-2030),项目负责人,2015-2016. 11. 金华市区外来人口本地化策略研究,项目负责人,2016-2017. 12. 金华市区人口规模与结构专题研究,项目负责人,2016-2017 13. 广东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总体规划,项目负责人,2016-2017. 14. 珠海唐家湾大学小镇规划,项目负责人,2015-2017. 15. 广佛同城化的产业协作研究,项目负责人,2015-2016. 16. 增城市新塘镇总体规划(2013-2020),项目组主要成员,2014-2016。 17. 珠海斗门区南门村总体规划及产业发展研究,项目负责人,2013-2014. 18. 天水市总规实施之城乡统筹专项评估,项目负责人,2013-2014. 19. 珠海市北山区域概念规划研究,项目负责人,2013-2014. 20. 德阳市总体概念规划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2012。 21. 曲靖市麒沾马地区城乡统筹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2012。 22. 驻马店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人口规模研究,项目负责人,2011-2012 23. 广州市南沙区同兴工业社区规划,项目负责人,2010。 24. 双转型背景下的东莞常平镇人口发展和社区建设研究,项目负责人,2010。 25. 增城市新塘镇总体发展概念规划,项目组主要成员,2010。 26. 扬州市老城公房改造模式和政策研究,项目负责人,2009-2010。 27. 广州市黄埔区总体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主要成员,2008年至2009年。 28.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六条村村庄规划,项目负责人,2008。 29. 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步村发展规划,项目负责人,2008。 30. 广州市白鹅潭地区城市设计,项目组主要成员,2008。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学术成果 (一)英文文章 1. Mo, H.T., Yau, Y.*, Liu, Y.T.*, 2023. Beyond Homeownership? Examin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Housing Tenure on Young People's Subjective Well-Being. Land, 12(3): 678. DOI: 10.3390/land12030678(SCI) 2. Huang X., Liu Y.T., 2021. Worse life, psychological suffering, but ‘better’ housing: The post-gentrification experiences of displaced residents from Xuanwumen, Beijing.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Doi.org/10.1002/psp.2523. (SSCI) 3. Zhao N.N., Liu Y.T.*, Wang J., 2021. Network Governance and the Evolving Urban Regeneration Policymaking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Insurgent Practices in Enninglu Redevelopment Project. Sustainability, 2021, 13(4), 2280. Doi.org/10.3390/su13042280. (SCI) 4. Wei Z.C., Liu Y.T.*, He S.J., Mo H.T., 2020. Housing differentiation in transitional urban China. Cities. https://doi.org/10.1016/j.cities.2019.102469(SSCI) 5. Huang X., Yang Y.C., Liu Y.T., 2018. Spatial Capital or Cultural Capital? The residential choice of gentrifiers in Xuanwumen, Beijing. Journal of Hous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33(2): 319–337. DOI 10.1007/s10901-017-9566-1(SSCI) 6. Chen H., Liu Y.T.*, 2017. From Development Zones to Edge Urban Areas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Nansha, Guangzhou City. Cities, 71 (2017) 110-122.(SSCI) 7. Liu Y.T., He S.J., 2017. Unpack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poor neighbourhoods and neighbouring in large Chinese cities. Area Development and Policy, 2(3):294-313. 8. Liu Y.T., Zhu X.C., Li J.J., 2014. The Community Transformation and Residential Space Restructuring Strategies of Small Town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3(3): 22-29. 9. Liu, Y.T., He, S.J. & Wu, F.L., 2012. Housing Differentiation under Market Transition in Nanjing, China.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64(4) 2012, pages 554–571(SSCI) 10. Liu, Y.T., He, S.J. 2010. “Chapter 10 Chinese urban villages as marginalized neighbourhoods under rapid urbanization”. In: Fulong Wu and Chris Webster (Ed.) Marginalization in Urban Chin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333pp. ISBN: 9780230237728. P177-200. 11. He, S.J., Liu, Y.T., Webster, C. & Wu, F.L., 2010. Social groups and housing differentiation in China’s urban villages: An i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Housing Studies. 25(5): 671-691.( DOI: 10.1080/02673037.2010.483585).(SSCI) 12. Liu, Y.T., He, S.J., Wu, F.L. & Webster, C., 2010. Urban villages under China's rapid urbanization: Unregulated assets and transitional neighbourhoods. Habitat International, 34(1):135-144.(SSCI) 13. He, S.J., Wu, F.L., Webster, C. & Liu, Y.T., 2010. Poverty concentration and determinants in China's urban low-income neighbourhoods and social group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34(2): 328-49.(SSCI) 14. He, S.J., Liu, Y.T., Webster, C. & Wu, F.L., 2009. Property rights redistribution, entitlement failure, and the impoverishment of landless farmers. Urban Studies. 46(9):1925-49.(SSCI) 15. Liu, Y.T., Wu, F.L & He S.J., 2008. The making of the new urban poor in transitional China: market versus institutionally based exclusion. Urban Geography 29(8): 811-834.(SSCI) 16. He, S.J., Liu, Y.T., Wu, F.L. & Webster, C., 2008. Poverty Incidence and Concentration in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in Urban China, A Case Study of Nanjing. Cities 25: 121-132.(SSCI) 17. He, S.J, Webster, C., Wu F.L. & Liu, Y.T., 2008. Profiling Urban Poverty in a Chinese City, the Case of Nanjing. Applied Spatial Analysis and Policy, 1:193–214. (SSCI) 18. Liu, Y.T., He, S.J. & Wu, F.L., 2008. Urban Pauperization under China’ Social Exclusion: a Case Study of Nanjing.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30(1):21-36.(SSCI) 19. Liu, Y.T., Wu, F.L., 2006. The State,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Urban Poverty in China.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40(2): 121-137.(SSCI) 20. Liu, Y.T., Wu, F.L., 2006. Urban Poverty Neighborhoods: Poverty Concentration and Typology under China’s Market Transition, a Case Study of Nanjing. Geoforum 37(4): 610-626.(SSCI) (二)中文核心期刊文章 21. 赵楠楠,刘玉亭*,王世福. 社会影响评估视角下我国历史街区更新的现实困境与治理优化——以广州恩宁路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23。 22. 何冬华,杜金莹,刘玉亭*.土地再开发中地方政府的角色与行动路径转变——城市企业主义下的广州旧村改造实证.城市规划, 2023-02-13. 23. 赵楠楠,刘玉亭*,王珺. 城市更新政策制定中公众利益的制度化及其规划表达机制演变. 城市发展研究,2022,29(11):49-56. 24. 魏宗财,魏纾晴,陈旭华,刘玉亭*. 数字化转型下的广州市中心城区商业店铺租金影响因素探究. 经济地理,2022,42(10):119-126. 25. 汪琪,刘玉亭*,魏宗财.资源枯竭型城市新增工业用地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潜江市为例.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2,45(1):11-22. 26. 叶原源,刘玉亭*. 社区的邻里性本质:内涵、特征及其实践意义,人文地理,2022(3): 7-20. 27. 范俞茹,刘玉亭*. 2022. 生产效率导向下农地流转空间格局优化——以广州ZX镇为例. 热带地理,42(8):1335-1348. 28. 何冬华,王秀梅,刘玉亭*,等.城市土地再开发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 Cite Space 的知识图谱分析. 南方建筑,2022(7):36-43. 29. 叶原源,刘玉亭*. 城市社区的邻里性本质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以广州15个社区为例,地理研究,2022,41(07):1963-1980. 30. 何冬华,杜金莹,刘玉亭*,杨恒,赵楠楠. 2022. 尺度重构视角下的土地再开发增值空间分配——以广州海珠湾枢纽地区为例. 热带地理, 42(4):509-518. 31. 何冬华,高慧智,刘玉亭*,等. 土地再资本化视角下城市更新的治理过程与干预——对广州旧村改造实施的观察. 城市发展研究,2022,29(1):93-101. 32. 张园林,刘玉亭*,马丁·菲利普斯.乡村空间转型研究的中西比较.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1):53-61. 33. 何冬华, 袁媛, 刘玉亭*, 王秀梅. 基于“网络关联”的中小城市跨区域融合发展策略——以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阳江为例. 小城镇建设,2021,39(10):15-22,34. 34. 何冬华, 刘玉亭*, 王秀梅. 不完全契约下土地剩余权博弈与配置机制研究——以广州YH地块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为例. 规划师, 2021, 37(17):68-73+85. 35. 黄幸,刘玉亭. 中国绅士化研究的本土实践:特征、议题与展望. 人文地理,2021,36(3):5-14,36. 36. 何冬华,袁媛,刘玉亭*,欧静竹. 国土空间规划中广州存量建设用地审批制度与策略研究. 规划师, 2021,37(15):23-29. 37. 黄世臻,刘玉亭*,魏宗财.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研究述评——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南方建筑,2021(3):84-90. 38. 龚亚男,魏宗财,刘玉亭. 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居民网购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经济地理,2021, 41(4):74-81. 39. 刘玉亭,赵楠楠. 社区治理的逻辑与困境:基于规划的视角. 城市学刊,2020, 41(06): 53-58. 40. 张园林,刘玉亭*.多元主体共治下的贫困村整治规划实践及其治理效应—广东省F村的实证.规划师, 2020(8):35-40. 41. 邱君丽,刘玉亭*. 英国社会住房的分配模式及其影响效应. 国际城市规划, 2020.06.20. 42. 刘奕君, 刘玉亭*, 段德罡. 关中地区窑洞型传统村落民居演变动力机制研究—以陕西柏社村为例. 城乡规划, 2020(2): 51-60. 43. 张园林,刘玉亭*. 驻村工作队与乡村精英互助作用下的乡村治理研究. 人文地理,2020,35(4):23-31. 44. 邱君丽,刘玉亭*,黄颖. 大城市保障房供应的两种结构——发展阶段转换背景下的广深实践. 南方建筑,2020(3):114-119. 45. 莫海彤, 刘玉亭*. 何深静. 国内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研究新进展—基于CiteSpace 的知识图谱分析. 城乡规划, 2020(2): 61-66,75. 46. 黄幸, 刘玉亭. 消费端视角的中国大城市新建绅士化现象——以北京宣武门ZS小区为例.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04): 577-587. 47. 景涛, 刘玉亭*, 程娟. 小城镇工业用地空间绩效研究——以中山XL镇为例. 小城镇建设, 2019, 37(8): 27-35. 48. 赵楠楠, 刘玉亭, 刘铮. 新时期“共智共策共享”社区更新与治理模式-基于广州社区微更新实证. 城市发展研究, 2019(4): 117-124. 49. 魏宗财, 陈婷婷, 刘玉亭. 粤港澳大湾区跨界地区协同发展模式研究——以广佛为例. 城市规划, 2019(1): 31-38. 50. 叶原源,刘玉亭*. 以家园感培育为核心的商品房社区营造——景观标准化之思辨. 住区2019(01):49-57 51. 张园林,刘玉亭*,陈妙蓉.子女随迁的乡—城流动人口家庭社会融入——以浙江金华市区为例.热带地理, 2019, 39(1):69-80 52. 魏宗财, 莫海彤, 刘玉亭*. 面向智慧城市的共享单车出行时空间特征研究——以广州天河中心区为例. 科技导报, 2018, 36(18): 71-80. 53. 王世福,赵渺希,刘玉亭,邓昭华,刘铮. 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广州(南沙)愿景与战略——第三届“设计城市”圆桌研讨会会议综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06): 46-53. 54. 张园林, 刘玉亭*, 权东计. 关中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特征及其机制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 37(4): 150-155. 55. 刘玉亭,邱君丽. 企业主义视角下大城市保障房建设的策略选择及其社会空间后果. 人文地理,2018(4):52-59,87. 56. 程慧, 刘玉亭*. 从边缘城市到湾区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南沙定位. 城市观察, 2018(3):26-35. 57. 景涛, 刘玉亭*, 程娟. 中国社区规划的研究进展. 住区, 2018(06): 56-62. 58. 叶原源, 刘玉亭*, 黄幸.“在地文化”导向下的社区多元与自主微更新.规划师,2018(2):31-36. 59. 刘玉亭, 邱君丽. 从“大众模式”到“剩余模式”:199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保障房政策体系的演变. 现代城市研究, 2018, 33(02): 108-115. 60. 叶原源, 刘玉亭*. “移动社区金融”与现代城市邻里的激活路径思考. 城市发展研究, 2017(6): 81-89. 61. 李元珍, 魏宗财, 刘玉亭*. 信息化城市社会来临背景下中国城乡综合差距研究. 城市建筑, 2017(10):116-121. 62. 魏宗财, 刘玉亭*, 林允琦. 居民主观感受视角下的广州保障房住区空间共享. 规划师, 2017(7): 31-37. 63. 程慧, 刘玉亭*. 国家级经开区的转型路径与机制解析——以广州南沙、增城为例. 规划师, 2017(7): 110-116. 64. 魏宗财, 何深静, 刘玉亭, 陈婷婷. 回归后香港公共住房政策审视及实施成效——基于社会可持续性的视角. 国际城市规划, 2017(3): 34-41. 65. 刘臻, 汪坤, 何深静, 刘玉亭. 广州封闭社区研究:社区环境分析及其对社区依恋的影响机制. 现代城市研究, 2017(5): 16-24. 66. 王敏芳, 刘玉亭*, 邱君丽. 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发展策略. 南方建筑, 2016(5): 71-76. 67. 刘玉亭, 何微丹. 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需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现代城市研究,2016(6): 2-10. 68. 吴丽娟, 李晓晖, 刘玉亭. 欧洲规划建设低碳社区的差异化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城市规划, 2016(2): 87-92,99. 69. 姚龙,刘玉亭*.基于聚类分析的城郊地区乡村发展类型——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热带地理,2015,35(3):427-436. 70. 李嘉靖, 刘玉亭*. 创新城市社区管理的社区流程再造探讨,现代城市研究, 2015, 30(12):50-56. 71. 钱俊希, 何深静, 刘玉亭*. 基于扬州老城实证的公房住户特征及公房改造策略研究,南方建筑,2015,(3):111-118. 72. 刘玉亭, 评《城市社会学》(第二版),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5, (2): 188-189. 73. 何微丹, 刘玉亭*. 国内外城市保障性住房及其住区建设特征对比. 规划师, 2014(12):5-12. 74. 何深静; 左姣姣; 朱寿佳; 刘玉亭. 中国大城市贫困研究的多种测度与多层模型分析. 人文地理. 2014(6): 74-80,87. 75. 路昀, 刘玉亭*, 曹冬. 基于居民需求的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公共空间优化设计初探.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5): 19-25. 76. 刘玉亭. 城市保障房住区建设及其居住环境研究评述. 现代城市研究,2014(11): 2-6. 77. 程慧, 刘玉亭*. 从开发区建设到中国特色“边缘城市”发展——南沙的实证研究. 国际城市规划, 2014(4): 39-45. 78. 刘欢芳, 刘玉亭*. “大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问题及其对策——以广州新塘镇为例. 城市发展研究, 2014(8): 76-83. 79. 姚龙, 刘玉亭*. 乡村发展类型与模式研究评述. 南方建筑, 2014(2): 44-50. 80. 李嘉靖, 刘玉亭*. 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评析及中国社区管理机制初探, 现代城市研究, 2013(12):5-12. 81. 刘玉亭, 朱晓灿, 李嘉靖. 珠三角小城镇社区转型与居住空间重组策略, 城市规划, 2013 (6):57-62. 82. 刘玉亭, 程慧. 国内外边缘城市研究进展与述评. 国际城市规划, 2013, 28(3):52-58, 77. 83. 刘玉亭, 姚龙, 刘欢芳. 小城镇人口集聚的比较研究及其合理规模浅析. 现代城市研究, 2013, 28(5):14-22. 84. 黄忠庆, 刘玉亭*. 基于“工业邻里”的开发区迁村并点模式研究-以曲靖市西城开发区为例. 南方建筑, 2013(1): 43-47. 85. 李嘉靖, 刘玉亭*. 基于城市吸引力的市域总人口预测方法的完善. 现代城市研究, 2013, 28(5):71-76. 86. 刘玉亭, 王勇, 吴丽娟. 城市群概念、形成机制及其未来研究方向评述. 人文地理, 2013, 28(1): 62-68. 87. 程慧, 刘玉亭*, 何深静. 开发区导向的中国特色“边缘城市”的发展, 城市规划学刊,2012(6):50-57. 88. 吴丽娟, 刘玉亭*, 程慧. 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关键内容研究述评, 经济地理, 2012(4): 113-118. (通讯作者) 89. 刘玉亭, 王勇, 黄忠庆. 城市边缘区产业园与农村的协调发展研究, 规划师, 2012(7): 63-67,86. 90. 何深静, 钱俊希, 刘斌, 刘玉亭. 中国城市老城区公共住房升级改造探讨,中国名城,2012(10): 21-28. 91. 何深静, 刘玉亭*, 吴缚龙, Chris Webster. 中国大城市低收入邻里及其居民的贫困集聚度和贫困决定因素, 地理学报, 2010, 65(12):1465-1476. 92. 刘玉亭, 周政赢, 魏立华. 城乡规划督察的困境与改善途径, 规划师, 2010(1): 36-40. 93. 何深静, 刘玉亭. 市场转轨时期中国城市绅士化现象的机制与效应研究,地理科学, 2010,30(4):496-502. 94. 魏立华,刘玉亭*. 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问题”的研究述评,国际城市规划,2010,25(6): 70-73. 95. 何深静, 刘玉亭*, 吴缚龙. 南京市不同社会群体的贫困集聚度、贫困特征及其决定因素, 地理研究, 2010, 29(4): 2-14. 96. 魏立华, 刘玉亭*, 黎斌. 珠江三角洲新农村建设的路径辨析——渐次性改良还是彻底的重构, 城市规划, 2010(2): 36-41. 97. 刘玉亭, 何深静, 魏立华.英国的社区规划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规划师, 2009(3): 85-89. 98. 魏立华, 刘玉亭*. 城市规划的“执行阻滞”与规划督察, 城市规划, 2009(3):44-49. 99. 刘玉亭,何深静. 城市低收入住区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南方建筑, 2009(6): 79-81. 100. 刘玉亭, 等. 论城镇体系规划理论框架的新走向, 城市规划, 2008(3): 41-45.(人大复印材料). 101. 刘玉亭, 何深静. 中国大城市农村移民居住问题的国际研究进展, 国际城市规划,2008(4): 19-23. 102. 何深静, 刘玉亭. 房地产开发导向的城市更新——我国现行城市再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人文地理, 2008(4): 6-11. 103. 何深静, 刘玉亭*.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国际研究新进展,国际城市规划,2008(4): 7-11. 104. 刘玉亭等. 市场转型背景下南京市的住房分异,中国人口科学,2007(6): 82-92. 105. 刘玉亭等. 英国的住房体系和住房政策,城市规划,2007(9): 54-63. 106. 刘玉亭等. 转型期中国城市低收入邻里的类型、特征和产生机制: 以南京市为例,地理研究,2006(6): 1073-1082. 107. 刘玉亭等. 南京城市贫困群体的日常活动时空间结构,中国人口科学,2005:85-93. 108. 何深静, 刘玉亭.邻里作为一种规划思想, 其意义及演变历程, 国外城市规划, 2005(3): 64-68. (三) 论著和教材 1. 王世福,张振刚,刘玉亭等著. 迈向新时代的智慧社会: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08,ISBN 9787030665249。 2. 李志刚,何深静,刘玉亭等著.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01,ISBN 978-7-03-066429-7。 3. Wu, F.L., Webster, C., He, S.J. and Liu, Y.T., 2010. 《Urban Poverty in China》.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ress, 259pp. ISBN: 978-1-84720-969-6. 4. 参编,《城市社会学》(顾朝林,刘佳燕,刘玉亭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ISBN 9787302337591. 5. 刘玉亭著,《转型期中国城市贫困的社会空间》,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王世福,刘玉亭译,William S W Lin 著,《亚洲伦理城市主义——一个激进的后现代视角》(Asian Ethical Urbanism: A Radical Postmodern Perspective),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7. 参编,《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杨培峰甄峰王兴平刘玉亭等编著),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2月,ISBN 9787112121922. 8. 参编,《城乡规划导论》(汤黎明刘玉亭等编著),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8月,ISBN: 9787112135288 9. 参译:理查德. P. 格林尼 (Richard P. Greene), 詹姆斯. B. 派克 (James B. Pick), 编著,《城市地理学(Exploring the Urban Community: A GIS Approach)》,商务出版社,2010. (四)专利与软著 1. 魏宗财; 刘玉亭; 彭丹丽; 陈桂宇; 黄绍琪; 肖丽祺; 魏纾晴; 刘雨飞; 黄峻; 唐琦婧.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空间品质评价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2022, 澳大利亚, 2021103131014(进入澳大利亚优先权).(PCT或外国申请) 2. 莫海彤;刘玉亭. 社区数据分析方法、装置、社区智能交互平台及存储介质, 2021-03-22, 中国, CN202110303133.6.(发明专利) 3. 刘玉亭; 郝蓓; 曾涌; 黄世臻; 黄珊珊; 范俞茹; 张园林. 镇域村社规模结构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2022-06-17, 中国, ZL202210196969.5. (发明专利) 4. 刘玉亭; 曾涌; 郝蓓; 张园林; 范俞茹; 黄珊珊; 黄世臻. 镇村规模结构优化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2022-06-14, 中国, ZL202210166627.9. (发明专利) 5. 刘玉亭; 黄珊珊; 范俞茹; 黄世臻; 郝蓓; 曾涌; 张园林. 人口规模预测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预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2022-05-24, 中国, ZL202210040870.6. (发明专利) 6. 刘玉亭;范俞茹;黄珊珊;张园林;曾涌;郝蓓;黄世臻. 镇域行政村人口规模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2022-10-18, 中国, ZL202210163328.X. (发明专利) 7. 刘玉亭,等. 县域村镇规模结构优化和规划技术支持系统V1.0, 2021-12-05(开发完成日期),中国,2021SR2121886(登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8. 刘玉亭,等. 县域村镇空间规模预测模型系统V1.0, 2021-11-15(开发完成日期),中国,2021SR2010394(登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五)科研奖励 1.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调研报告),课题组成员,2021年12月. 2. “潜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湖北省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专题负责人,2020. 3. 论文“LIU Yuting, ect. Urban villages under China's rapid urbanization: Unregulated assets and transitional neighbourhoods. Habitat International, 34(1):135-144.”,获“广东省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类),于2013年5月颁发获奖证书。 4. 论文“He, S.J., Liu, Y.T., Webster, C. & Wu, F.L., 2009. Property rights redistribution, entitlement failure, and the impoverishment of landless farmers. Urban Studies. 46(9):1925-49.”,于2013年3月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论文类)”。 5. 论文“Liu, Y.T. and Wu, F.L., 2006. Urban Poverty Neighbourhoods: Typology and Spatial concentration under China’s Market Transition, a Case Study of Nanjing. Geoforum 37(4): 610-626”,2010年Geoforum杂志建刊40周年网络版特刊论文奖。 |
▎学术兼职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