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雷简历-2018
姓名:朱小雷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0年3月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后学位:博士
学习、工作简历
1999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6年任广州市城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主创建筑师、高级建筑师;2006年至今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2011年晋升教授、受聘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2012年入选第七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15至2016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2016年开始任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中国环境行为学会(EBRA)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直属会员。
研究方向:
使用后评价(POE)、环境行为与设计研究、老年人居环境、绿色居住建筑、文化观演建筑。
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系统建立了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的理论架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基金2项及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2项,负责“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研究任务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建筑学报》、《城市规划》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被EI收录4篇),发表国际会议论文十余篇。
主要著作:《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2005),《广州西关居住社区开放空间环境活力与模式(2015)》,主编EBRA国际会议论文集1部。
主要论文:《保障房社区养老生活需求影响因素及其分层特征:以广州为例》(建筑学报,2017)、《广州典型保障房居住空间环境质量使用后评价及评价指标敏感性探索》(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广州西关旧城社区开放空间活力度因素模型》(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6)、《Progres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of POE in China》(Intelligent Buildings International, 2013)、《小型观演建筑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城市建筑,2010)、《重构与共享:广州芳村旧工业滨水区的整治》(城市规划,2007)、《非介入性评价方法研究:广州某居住小区建成环境主观评价》(华中建筑,2006)、《大学校园环境的质化评价研究》(新建筑,2003)、《大学校园环境主观质量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城市规划,2002)、《地铁车站高效空间环境的导向性和易识别性设计初探》(南方建筑,2002)、《一种地域性城市设计的研究思路》(城市规划,2002)、《使用后评价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的意义》(建筑学报,2002)。
主要工程实践:作为主要设计人完成了广州大学新校区演艺中心、广州大学新校区教学实验楼及工程楼组团、广州芳村区珠江沿岸(下市涌——鹤洞大桥)景观整治规划、遵义会议中心、东莞职教城、柳州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贵州大学实验楼及继续教育中心、珠海歌剧院国际竞赛方案(优秀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广州萝岗区综合医院等重要工程项目。
获奖:
1.《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获2011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2.2014年度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电子邮件:z84288945@163.com
通讯地址:广州五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51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