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73.11
职 称:硕士生导师、工程师
最后学位:城市设计博士
学习简历
1.2002~2010: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攻读“城市与环境”博士学位,师从PIERRE CLEMENT教授,博士论文(法语)答辩获最高级评分,获建筑学(城市设计方向)博士学位。
2.2001~2002:法国巴黎美丽城国立高等建筑学院,师从PIERRE CLEMENT与CHARLES GOLDBLUM教授,获“建筑与城市设计”DEA学位(深入研究文凭)。
3.1997~2000: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与理论硕士学位,师从何镜堂教授。
4.1992~1997: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建筑学学士学位.
工作简历
2000年~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从事城市研究、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工作
2002年~2008年留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在法国巴黎ARTHICTECTURE STUDIO(AS STUDIO)事务所、巴黎ARTE-CHARPENTIER(夏邦杰)事务所,及PHILIPPE PANERAI教授工作室,从事建筑与城市设计工作。
社会兼职
研究方向
城市空间类型学、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主要专注基于“城市类型形态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以此为出发点,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互动机制, 展开城市案例的实证与比较研究;同时亦从设计实践的角度,具体参与国内大城市的都市更新、城市设计与策划、建筑设计项目,以此为研究提供大量鲜活的实证素材,并积累如何应对城市演进中的新问题的方法与经验。
科研及学术成果
一、 科研实践:
1)主要参与城市研究与城市设计课题,曾主持或参与国内大城市的重点城市空间研究与设计项目如:
·苏州市虎丘地区综合改造核心区整体设计(2012);
·南京市栖霞古镇城市设计、策划与建筑方案(2016);
·广西崇左花山岩画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旧村改造(2016);
·河南省封丘市教育公园城市设计(2017);
·杭州市西湖大学规划与建筑方案(2017);
·天津市五大道城市更新与建筑方案(2014);
·广州城市新轴线南段“三馆一场”城市设计与建筑方案(2014);
·南京市溧水县县城南新区核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2012)
·广州市黄沙广铁南站旧建改造(2010);
·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总体设计国际竞赛(2011);
等等。
同时从事建筑设计与研究,主要方向为公共建筑、教育建筑等,如:
·广西崇左东盟职业技术学院大会堂(2017,在建);
·广州市黄沙广铁南站铁路博物馆旧件改造(2010,建成);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2009,建成);
·广州市珠江新城西塔(2006,建成)
·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图书馆(2002)与科技大楼(2003)
等等。
2)获奖情况:
2004年,主持了以“围村•浮城”为名的、关于广州石牌村的城市更新概念设计,获UIA国际建筑师大会首届“城市庆典”概念设计竞赛专业组荣誉奖。
2010年,受邀参与美国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广州研究部的“最佳实践城市社区”课题研究。
2013年,苏州市虎丘地区综合改造核心区整体设计与建筑方案项目,获第七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奖。
二、 著作与论文发表
1)个人专著:
2015年,基于法语博士论文转译而成的个人专著《乡城:类型形态学视野下的广州石牌空间史(1978-2008)》,被选入“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书系”(吴庆洲教授主编),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国内期刊论文如:
(1)黄全乐,刘宇波,李涛, 从“围村”到“浮城”——关于一个城市村庄的理想文本,建筑学报:2004(11):27-29.
(2)黄全乐,李涛,大学与城市:法国大学校园变迁的启示,新建筑:2004(5):52-54.
(3)吴中平,郑少鹏,黄全乐,古城•河畔•新心——石家庄正定新区文化中心区及建筑设计,南方建筑:2012(3):83-85
(4)涂慧君,黄全乐,田园城市规划思想与田园式校园规划初探──兼记佛山科技学院北院规划设计,规划师:2001, 17(1):72-75.
3)国际会议论文:
(1)Huang Quanle, Li Tao, The Urban Village Code in Guangzhou: Morphological self-evolution on the edge of the metropolis, 20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Urban Form: Urban form at the edge, ISUF 2013, Brisbane, Australia, 2013.7.17~7.20.
(2)Huang Quanle, In the shadow of the metropolis: a case study of the urban villages in Guangzhou,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a’s Urban Transition and City Planning, Cardiff, Wales, UK, 2007.6.29~6.30.
(3)Li Tao, Huang Quanle, Xi Guan: Edged Community in the Very Heart of the City, the decline of Guangzhou’s traditional centre, 20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Urban Form: Urban form at the edge, ISUF 2013, Brisbane, Australia, 2013.7.17~7.20.
4)国外书籍及论文:
(1)Huang Quanle, Li Tao, In the Shadow of the Metropolis-Shipai Village, in “Village in the City: Asian Variations of Urbanisms of Inclusion”: page 22-27. Edition: Park Books, Zurich, Swiss, 2014. (英语,论文书籍《城市中的村庄》,苏黎世,2014)
(2)Huang Quanle, Li Tao, Nell’ombra della megalopoli : un villaggio nella citta a Guangzhou, in « Archivio di studi urbani e regionali », 2008,92 : 93-108.(意大利语论文,发表于《城市与区域研究文集》,米兰,2008)
(3) 《Urban village code(城中村密码)》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理工大学出版,书籍名称为“Urban form at the edge: Proceedings from ISUF2013. Volume 2(边缘上的城市形态:2013年国际城市形态研讨会论文集,第2卷)”
(4)Zacharias John, Hu Yue, Huang Quan Le, “Morphology and Spatial Dynamics of Urban Villages in Guangzhou’s CBD,” Urban Studies Research, vol. 2013, Article ID 958738, 10 pages, 2013. doi:10.1155/2013/958738(互联网期刊“城市研究”论文发表成果,2013)
联系电话:020-22236230
电子邮件:qlhuang@scut.edu.cn
通讯地址:广州五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现代建筑设计研究中心(51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