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山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姓名方小山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破格)

最高学位:工学博士

执业资格: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学习简历

19996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本科毕业(建筑学专业)

20026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毕业(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

201412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毕业(建筑技术科学专业)

  

工作简历

2002——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2011——至今,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2——至今,华桂园工作群创办人与导师

2016——至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巴特莱特学院(the Bartlett Facult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访问学者


社会与学术兼职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访问学者;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中国生态学学会会员;

英国景观学会学术会员(AMLI);

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员;

国际期刊《建筑学期刊》编委会成员;

期刊《绘城》专家顾问团成员。

研究方向

亚热带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亚热带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景观设计的绿色/生态技术研究;

景观设计的地域特色研究。

  

  

科研成果

本人注重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互动,对营造具亚热带地域特色的当代城乡景观进行初步的探索与思考,尤其关注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在地域建筑/景观设计等方面的实践运用与理论研究;近年主持及参与国家与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合计9项,研究课题包括“亚热带地区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的地域性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亚热带郊野公园气候适应性规划设计方法研究”、“岭南园林典型案例热环境测定与评价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设计方法研究”等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约20篇,其中已被EI核心收录9篇,ISTP收录3篇,获奖论文3篇。近年主持和参与完成“佛山南海西樵听音湖片区核心景区规划设计”、“遵义师范学院新蒲校区规划设计”、“新会小鸟天堂景区规划设计”、“广东天鹿湖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优化及主入口区景观设计”、“华南理工大学步行系统优化设计”等规划设计项目近二十项;其中主持及参与的景观工程项目类型包括:风景区规划设计、新城区(开发区)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校园景观设计、科技园区景观设计等;近五年获省部级规划设计奖4项。

  

设计获奖

负责的设计项目“佛山南海西樵听音湖片区核心景区规划设计”、“遵义师范学院新蒲校区规划设计”分别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三届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三等奖(2015);负责的“江门新会小鸟天堂景区规划设计”项目获2011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并在2012年广东园林学会成立50周年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广东园林优秀作品(第一批)”。参与的规划设计项目“中南民航空管局从化培训中心”获广东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论文获奖

结合科研探索与项目实践的论文《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6年优秀论文佳作奖;科研论文《基于ENVI-met软件的微气候模拟与实测对比研究》,获广东园林学会2015年会征文大赛一等奖。教研论文《传承•发展•突破》被评为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度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

  

教学获奖

在研究生教学上以德才兼备为培养目标,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工程实践与科研探索能力。指导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与设计实践工作,获全国及省优秀设计与优秀论文奖项的研究生达10人次。任教期间多次获学校优秀教学奖,并获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2015年被学生推选为第七届学校“我最喜爱的导师”评选活动学院推荐候选导师之一,2016年被院校推荐参加第四届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

  

电子邮件xshfang@scut.edu.cn

通讯地址:广州五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510640

  

  


版权所有 © 2023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粤ICP备05084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