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别:男
出生年月:农历1965年10月9日
职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最后学位:博士
主要学习和工作简历
2002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1993年获南开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南开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
2008年至今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学院学位委员/学术委员
2004-2007任教于年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1993-2003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系主任/室主任
研究方向:建筑美学/风景园林美学岭南建筑理论
自2000年始招收建筑美学方向硕士研究生,2008年始招收建筑美学方向博士生,2011始兼岗招收风景园林美学博士生,2014年始主岗招收风景园林美学博士生和硕士生,并兼岗招收建筑美学方向博士生和硕士生。已招收培养博士后3名、国内访问学者12名。
学术兼职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岭南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传统民居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现代建筑创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委会副主任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
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一、主要项目或课题
1、主持完成(中日)国际合作项目《中日客家民居建筑调查与研究》
2、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岭南近代建筑美学研究》
3、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岭南建筑学派现实主义设计理论及其发展研究》
4、主持完成原建设部科技项目《现代岭南城镇住区景观美学研究》
5、主持完成广东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近代广东侨乡建筑审美文化研究》
6、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粤闽侨乡建筑审美文化比较研究》
7、主持完成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广东侨乡建筑文化研究》
8、主持完成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智库课题《塑造广州城市特色风貌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9、主持完成广州市委宣传部招标项目重点课题《广州古村落史研究》
10、主持完成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研究》
11、主持完成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风景园林学视野下的珠三角园林城市群的绿色网络构建研究》
12、主持政府采购招标项目《从化传统村落文化价值和风貌特色研究》
13、主持政府委托项目《深圳宝安航城街道黄麻布传统村落价值和风貌特色专题研究》
14、主持完成政府委托项目《河源市和平县林寨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规划、设计与咨询》
15、主持(联合)完成政府委托项目《广州白云区齐富路建筑立面与环境景观整治规划设计》
16、主持(联合)完成政府委托项目《西藏波密县扎木路景观与建筑立面整治》
17、主持(联合)完成政府委托项目《中山市黄圃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18、主持完成国家精品视频课程《【建筑美学】精品视频课程建设》
19、主持完成华南理工大学重点教研课题《【建筑美学】联动式研讨型教改研究与实践》
20、承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岭南建筑学派与岭南建筑创新研究》
二、主要著作
1、《建筑美学十五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2、《大美村寨-连南瑶寨》,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
3、《岭南近代建筑文化与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中国民族建筑概览-华南卷》(合作)、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5,《美学基础》,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6、《万紫千红:广东人的艺术精神》(合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7、《景观建筑形式与纹理》(合作),浙江科技出版社2004
8、《中国民居建筑》(上中下)(参与),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9、《中国传统文化释要》(合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三、主要论文
1,中国传统建筑与书法艺术的审美共通性初探,《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2-118页,2017-01
2,早期岭南建筑学派的思想渊源,《南方建筑》第65-73页,2016-01
3,黔东南苗侗民族传统村落的地域技术特征,《中国名城》第82-90页,2016-06
4,惠州西湖八景及其审美文化特征,《中国名城》第92-96页,2016-01
5,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理论整体性研究的理论视野和逻辑框架,《南方建筑》第80-83页,2015-01
6,中国民居建筑研究的新时期、新视野、新进展——“第二十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综述,《新建筑》第149-151页,2014-06
7,近代广东侨乡家庭变化及其对民居空间的影响,《建筑学报》第74-77页,2014-S1
8,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发展历程、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南方建筑》第99-104页,2014-01
9,试析闽南、粤东、台湾庙宇屋顶装饰之审美共性,《华中建筑》第135-139页,2014-05
10,Three Adaptabilities of the Traditional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Han Nationality in Lingnan(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978-3-03835-246-4), Vols. 644-650 (2014) pp 5109-5112,EI收录
11,The Symmetry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978-3-03785-976-6)Vols. 488-489 (2014) pp 669-675,EI收录
12,基于“消费型”特征的近代广府侨乡民居文化探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9-53页,2013-03
13,用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视野和方法开展岭南建筑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25日“人文岭南”第2版
14, 比例、情感、意境: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审美共通性,《华中建筑》第10-13页,2012-12
15,加强岭南建筑学派思想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20日“人文岭南”第2版
16,岭南广府地区传统聚落中的生态智慧探析,《华中建筑》第164-168页,2012-10
17, Towards a thoery of innovation in architecural design:Development of lingnan Architecture School [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368-373(2012)pp3773-3779EI收录
18,试析台湾庙宇屋顶装饰的审美文化内涵,《新世纪宗教研究》(台湾人文学引文索引期刊)第171-194页,2010年12月第九卷第二期
19,论建筑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作用,《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1-44页,2010/04
20,岭南建筑学派的教育特色初探,《华中建筑》第190-192页,2010/10
21,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绘画的审美共通性,《艺术百家》第124-129页,2010/03
22,夏昌世建筑思想初探,《南方建筑》第42-45页,2010/02
23,我国建筑艺术与戏曲艺术审美共通性研究综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0-44页,2010/02
24,传统民居建筑审美的三个维度,《南方建筑》第82-85页,2009/06
25,论美的生成机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5-69页,2009/02
26,建筑美学研究的新纬度——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审美共通性研究综述,《建筑学报》第23-26页,2009/01
27,试论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审美共通性,《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0-54页,2007/02
28,试析近代潮汕侨乡建筑的审美文化特征,《城市建筑》第86-89页,2006/05
29,试析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精神,《城市建筑》第12-16页,2004/11
30,论建筑审美与艺术的共通性,《新建筑》第37-39页,2004/06
31,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美学探微,《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第35-37页,2004/01
32,国外建筑美学观的变迁:从黑格尔到后现代主义,《南方建筑》第1-3页,2004/01
33,岭南建筑的技术个性与创作哲理,《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37页,2002/03
34,近代岭南侨乡建筑的审美文化特征,《新建筑》第66-69页,2002/05
35,试论岭南建筑及其人文品格,《新建筑》第63-66页,2001/06
36,论客家聚居建筑的美学特征,《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2-45页,2001/03
37, 试论中国近代美学的综合创新特征,《广东社会科学》第81-84页,1999/02
38,隐喻与美学现实主义,《哲学译丛》第63-66页,1995/03
39,论当代人思维方式的综合趋向,《现代哲学》第80-82页,1995/02
四、主要奖励
序号 | 获奖项目名称 | 所获奖项 | 获奖时间 |
1 | 建筑学研究生“三位一体”联动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育实践 | 第二届国家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16年11月 |
2 | 荣获广东省文联颁发“2015年度广东省优秀民间文艺家”称号。 | 优秀民间文艺家 | 2016年3月 |
3 | 《建筑美学》公开课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奖励 | 2013年10月 |
4 | 《<建筑美学>课程差异化教学探索》 | 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优秀论文 | 2012年10月 |
5 | 《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绘画的审美共通性》 | 《艺术百家》2010年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 2010年3月 |
6 | 南粤新农村建设中传统聚落保护和发展的问题对策 | 广东省社会学学会颁发的“南粤新农村建设论坛”优秀论文奖。 | 2009年9月 |
7 | 教学名师 | 第三届华南理工大学教学名师 | 2007年6月 |
8 | 中美创新机制比较研究-兼论粤港澳地区完善创新机制的对策 |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2006年10月 |
9 | 《中国民居建筑》参编 | 2005年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 2005年6月 |
10 | 《高水平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2005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05年6月 |
11 |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2001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01年6月 |
电子邮件:ssxxtang@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