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向科,男,1975年生。工学博士,建筑学博士后。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硕士导师。建筑学院现代建筑创作团队成员。
主要从事公共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面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4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参与4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出版专著《当代市政办公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参编专著两本,在《建筑学报》、《城市规划学刊》、《新建筑》、《高等建筑教育》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2011年作为参与人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和参与大量设计实践工作,近年获包括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全国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设计奖4项。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评选优秀教案,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教学优秀一等奖、指导学生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设计奖励。

教育工作经历
1993年9月——1998年6月 重庆建筑大学 建筑学学士;
1998年8月——2001年1月 重庆大学 建筑学硕士;
2001年9月——2005年12月 重庆大学 工学博士;
2006年1月——2008年6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何镜堂院士;
2008年7月——今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
公共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岭南地域建筑理论与实践,校园规划设计及其理论。

主要开设课程
建筑设计(本科),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本科);
当代建筑理论与实践(研究生)。

主要科研项目
[1] 主持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能耗目标下岭南建筑空间模式及其优化机制研究(51478187)。
[2] 主持2015年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两观三性”建筑论和谐统一的系统机制研究(2015ZB04)。
[3] 参与2015年 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学研产协同的“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生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yjjc2015004)。
[4] 参与2015年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子课题 建筑工程的建筑设计方法。
[5] 主持2013年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亚热带建筑空间的气候适应性策略与优化研究》(2013KB21)。
[6] 主持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当代岭南建筑气候与功能双重适应的空间范式研究》(D2116620)
[7] 主持2012年华南理工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建筑学科产学研一体化专题研讨课研究》(Y1120010)。
[8] 主持2007年中国博士后基金《基于有机更新的当代大学校园和谐发展模式及设计策略研究》(20070420783)。
[9] 参与2009年何镜堂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亚热带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被动技术与整合设计研究》(50978100)。
[10] 参与2007年何镜堂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当代大学校园集约发展的适应性策略研究》(50778073)。

主要设计实践及获奖
[1] 2015年——今 国家南海博物馆(国际竞赛中标) 7万方,项目负责人,在建。
[2] 2012年——今 漳浦文体中心  12万方,项目负责人,在建。
[3] 2014年——今 喀什大学新校区公共教学楼、学科实验楼群 6万方 项目负责人,在建。
[4] 2014年-2015年 广东工美大厦 4万方 委托方案 项目负责人。
[5] 2013年 荆州沙北新区行政文化体育中心概念性方案,中标方案,项目负责人。
[6] 2011-2012 深圳锦绣中华前广场规划与建筑设计 委托方案 项目负责人.
[7] 2009-2011年 暨南大学新校区概念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 实施方案。
[8] 2008年 铜陵市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安徽铜陵. 方案-初步设计;(第六届蓝星杯威海国际设计大赛银奖),建筑负责人。
[9] 2007年 烟台文化广场方案-初步设计 山东烟台 烟台2007年重点工程 委托设计,已竣工; 2011年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2009年全国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建筑负责人。
此外还参与国家海洋博物馆(2014)、深圳前海交易广场(2014)、泸州文化中心(2013)、深圳坪山文化聚落(2013)、烟台科技馆(2012)、佛山公共文化综合体(2008-2009)、烟台牟平文化中心(2008)、江西国际艺术中心(2007)等大量文化建筑的方案设计及投标工作。

工作电话:020-22236230-8002
电子邮箱:xiangke@scut.edu.cn

版权所有 © 2023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粤ICP备05084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