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院:建筑学院 | 学位类别:专业学位 |
适用年级:2010级 | 适用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建筑全日制] |
最低总学分:29.0 | 必修课可选课分组数:0 |
必修课学分最低值: 17.0 | 选修课学分最低值:12.0 |
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是与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建筑技术科学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 | |
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硕士生应在入学后四周内制订出培养计划,应在第三学期内按照培养计划完成所选全部学分。必须完成社会(教学)实践环节。 | |
学位论文工作: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工程实际,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规划设计等。 | |
主要研究方向: 1. 建筑声学 | |
学习年限:2.5 | 学分要求:33 |
是否需要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是 | 描述: 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读培养方案中所有的学位课及部分选修课,必须至少完成学校规定的33学分,其中包含公共必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专业必修课程不少于11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12学分,校外实践教学3学分,技术讲座1学分. |
必修课 |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院 | 任课教师 | 上课学期 |
S0001001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 36 | 1.0 | 思想政治学院 | 陈善光 | 1 |
S0001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54 | 2.0 | 思想政治学院 | 谭斌昭 | 2 |
S0002011 | 第一外语(基础英语) | 108 | 3.0 | 外国语学院 | 仓兰菊 | 1 |
S0813056 | 建筑光学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刘培杰 | 2 |
S0813061 | 建筑声学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吴硕贤 | 1 |
S0813087 | 建筑科学研究方法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刘宇波 | 1 |
S0813088 | 建筑设计基础 | 32 | 2.0 | 建筑学院 | 费彦 | 1 |
S0813120 | 建筑物理实验 | 16 | 1.0 | 建筑学院 | 孙海涛 | 1 |
Z0114063 | 亚热带城市与建筑环境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孟庆林 | 1 |
选修课 |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院 | 任课教师 | 上课学期 |
S0001005 | 法学经典著作选读 | 32 | 2.0 | 法学院 | 葛洪义 | 1 |
S0002014 | 跨文化交际 | 32 | 2.0 | 外国语学院 | 赵伟礼 | 1 |
S0002019 | 第二外语(德语) | 72 | 2.0 | 外国语学院 | 王玉静 | 1 |
S0003001 | 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 | 54 | 2.0 | 理学院 | 梁满发 | 1 |
S0003002 | 偏微分方程及有限元分析 | 54 | 2.0 | 理学院 | 姚仰新 | 1 |
S0003003 | 数学物理方法 | 80 | 4.0 | 理学院 | 刘深泉 | 1 |
S0003004 | 数值分析(科学与工程计算基础) | 54 | 2.0 | 理学院 | 雷秀仁 | 1 |
S0003005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 54 | 2.0 | 理学院 | 林健良 | 1 |
S0003006 | 模糊数学 | 72 | 3.0 | 理学院 | 凌卫新 | 1 |
S0003007 | 矩阵分析 | 54 | 2.0 | 理学院 | 方卫东 | 1 |
S0003009 | 应用泛函分析基础 | 68 | 3.0 | 理学院 | 洪毅 | 3 |
S0003010 | 最优化计算 | 54 | 2.0 | 理学院 | 蒋金山 | 1 |
S0003011 | 应用近世代数 | 54 | 2.0 | 理学院 | 唐西林 | 1 |
S0003012 | 随机过程 | 56 | 2.0 | 理学院 | 何春雄 | 2 |
S0004013 | 经济学原理 | 50 | 2.0 | 工商管理学院 | 苏锡坤 | 2 |
S0004015 | 管理学原理 | 50 | 2.0 | 工商管理学院 | 黄爱华 | 2 |
S0004021 | 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 | 32 | 2.0 | 经济与贸易学院 | 魏卫 | 1 |
S0004022 | 歌剧名作 | 32 | 2.0 | 艺术学院 | 李泉 | 1 |
S0813007 | 现代城市住区建设与发展 | 32 | 2.0 | 建筑学院 | 陶杰 | 4 |
S0813011 | 室内设计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姜文艺 | 3 |
S0813014 | 当代西方建筑理论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冯江 | 3 |
S0813016 | 城市规划体系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周剑云 | 3 |
S0813032 | 城市发展史 | 32 | 2.0 | 建筑学院 | 田银生 | 3 |
S0813045 | 建筑设计方法形体学 | 32 | 2.0 | 建筑学院 | 施瑛 | 2 |
S0813049 | 建筑声学设计原理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吴硕贤 | 2 |
S0813060 | 建筑声环境的计算机仿真 | 32 | 2.0 | 建筑学院 | 赵越喆 | 4 |
S0813062 | 建筑师实用统计学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吴硕贤 | 1 |
S0813064 | 节能建筑设计方法 | 32 | 2.0 | 建筑学院 | 赵立华 | 3 |
S0813068 | 园林发展史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刘业 | 2 |
S0813076 | GIS技术与应用 | 32 | 2.0 | 建筑学院 | 黄铎 | 1 |
S0813077 |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 | 32 | 2.0 | 建筑学院 | 赵红红 | 1 |
S0813078 | 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 | 32 | 2.0 | 建筑学院 | 魏开 | 1 |
S0813079 | 历史建筑环境的保护与更新 | 32 | 2.0 | 建筑学院 | 郭谦 | 1 |
S0813089 |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 | 32 | 2.0 | 建筑学院 | 鲍戈平 | 1 |
S0813091 | 建筑营造法 | 32 | 2.0 | 建筑学院 | 肖旻 | 1 |
S0813093 | 建筑美学导论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唐孝祥 | 1 |
S0813094 |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 | 32 | 2.0 | 建筑学院 | 郑力鹏 | 1 |
S0813095 | 传统民居与乡土聚落 | 32 | 2.0 | 建筑学院 | 潘莹 | 1 |
S0813096 | 岭南建筑与庭园 | 32 | 2.0 | 建筑学院 | 陆琦 | 1 |
S0813097 | 西方现代建筑理论与历史 | 32 | 2.0 | 建筑学院 | 朱亦民 | 1 |
S0813098 | 建筑设计方法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吴桂宁 | 1 |
S0813099 | 建筑与城市设计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孙一民 | 1 |
S0813100 | 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 | 32 | 2.0 | 建筑学院 | 肖毅强 | 1 |
S0813101 | 建筑设计与原理1 | 32 | 2.0 | 建筑学院 | 肖毅强 | 1 |
S0813103 | 商业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 | 32 | 2.0 | 建筑学院 | 王国光 | 1 |
S0813104 | 当代建筑理论与实践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刘宇波 | 1 |
S0813106 | 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与评论 | 32 | 2.0 | 建筑学院 | 阎瑾 | 1 |
S0813107 | 城市经济学 | 32 | 2.0 | 建筑学院 | 魏成 | 1 |
S0813108 | 城市社会学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刘玉亭 | 1 |
S0813110 | 城市更新与保护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张春阳 | 1 |
S0813111 | 城市空间与开发控制 | 32 | 2.0 | 建筑学院 | 王世福 | 1 |
S0813115 | 建筑环境声学导论 | 32 | 2.0 | 建筑学院 | 赵越喆 | 1 |
S0813116 | 建筑热环境的仿真设计 | 32 | 2.0 | 建筑学院 | 赵立华 | 1 |
S0813118 | 建筑设备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张宇峰 | 1 |
S0813119 | 东南亚国家建筑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刘业 | 1 |
S0813121 | 建筑遮阳技术与设计 | 32 | 2.0 | 建筑学院 | 张磊 | 1 |
S0813122 | 室外热环境模拟设计 | 32 | 2.0 | 建筑学院 | 李琼 | 1 |
S0813125 | 声景学的理论与实践 | 32 | 2.0 | 建筑学院 | 袁晓梅 | 2 |
Z4601001 | 管理能力提升 | 32 | 2.0 | 工商管理学院 | 庄贺钧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