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直博生培养方案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所属学院:建筑学院

学位类别:博士

适用年级:2010

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直博生]

最低总学分:37.0

必修课可选课分组数:0

必修课学分最低值: 25.0

选修课学分最低值:12.0

培养目标:1、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学风严谨,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格。

培养方式:直博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培养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科学方法,树立严谨作风。 直博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或在导师领导下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在学院领导下,博士生导师可聘请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指导小组,提倡跨学院聘请指导小组成员。导师(指导小组)指导直博生时应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可灵活多样;要创造条件,加强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和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以开阔直博生的视野,活跃学术思想。

学位论文工作:直博生的学位论文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理论意义或重大实用价值的课题,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并能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中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直博生的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小组)指导下由直博生独立完成,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的、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直博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2.5年。 直博生在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应尽早明确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结合导师(指导小组)的科研课题,发挥导师(导师小组)和直博生的专长,在中期考核前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直博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每学期应在导师(指导小组)所在的科研团队作12次阶段性科研论文或工作进展报告。 直博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发表与本学科和研究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按照《华南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论文评审、答辩工作按《华南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的有关规定》进行。

主要研究方向: 1. 现代建筑创作与理论
2. 
文化建筑设计与理论
3. 
地域建筑创作与理论
4. 
现代建筑环境创作与理论
5. 
建筑声学设计研究
6. 
建筑环境声学研究
7. 
建筑环境与人类行为及感觉
8. 
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与理论
9. 
城市设计与理论

学习年限:五年制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在校年限(含休学)原则上不得超过8

学分要求:最低总学分:37,必修课可选课分组数:0,必修课学分最低值:25,选修课学分最低值:12

是否需要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描述:

 

必修课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院

任课教师

上课学期

B0001003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60

2.0

思想政治学院

黄理稳

1

B0002016

第一外语(英语)

128

4.0

外国语学院

仓兰菊

1

B0813021

东西方建筑文化与哲理学

48

3.0

建筑学院

吴庆洲

2

S0001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54

2.0

思想政治学院

谭斌昭

1

S0813087

建筑科学研究方法

32

2.0

建筑学院

刘宇波

3

S0813097

西方现代建筑理论与历史

32

2.0

建筑学院

朱亦民

2

S0813098

建筑设计方法

32

2.0

建筑学院

吴桂宁

3

S0813099

建筑与城市设计

32

2.0

建筑学院

孙一民

2

S0813101

建筑设计与原理1

32

2.0

建筑学院

肖毅强

1

S0813114

建筑设计与原理2

64

4.0

建筑学院

导师

3

 

选修课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院

任课教师

上课学期

B0002002

第二外语(日语)

64

2.0

外国语学院

朱林

1

B0002014

第二外语(德语)

72

2.0

外国语学院

蔡树湘

1

B0004009

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指引

16

1.0

学报编辑部

刘淑华

1

B0813006

建筑师实用统计学

48

3.0

建筑学院

吴硕贤

1

B0813009

现代建筑创作

48

3.0

建筑学院

何镜堂

1

B0813010

现代建筑环境创作概论

64

4.0

建筑学院

肖大威

1

B0813011

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与理论

64

4.0

建筑学院

孙一民

1

B0813012

城市设计发展理论与实践

64

4.0

建筑学院

周剑云

1

B0813025

地域建筑研究理论与方法

32

2.0

建筑学院

陆琦

1

B0813026

亚热带城市与建筑热环境

32

2.0

建筑学院

孟庆林

1

S0004034

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指引

16

1.0

学报编辑部

刘淑华

1

S0813007

现代城市住区建设与发展

32

2.0

建筑学院

陶杰

4

S0813011

室内设计

32

2.0

建筑学院

姜文艺

3

S0813014

当代西方建筑理论

32

2.0

建筑学院

冯江

3

S0813016

城市规划体系

32

2.0

建筑学院

周剑云

3

S0813027

城市(建筑)景观环境分析与创造

32

2.0

建筑学院

肖大威

2

S0813032

城市发展史

32

2.0

建筑学院

田银生

3

S0813045

建筑设计方法形体学

32

2.0

建筑学院

施瑛

2

S0813047

亚热带城市与建筑热环境

32

2.0

建筑学院

孟庆林

2

S0813049

建筑声学设计原理

32

2.0

建筑学院

吴硕贤

2

S0813051

现代建筑构造方法

32

2.0

建筑学院

周翔

2

S0813064

节能建筑设计方法

32

2.0

建筑学院

赵立华

3

S0813075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32

2.0

建筑学院

魏立华

1

S0813076

GIS技术与应用

32

2.0

建筑学院

黄铎

1

S0813077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

32

2.0

建筑学院

赵红红

1

S0813078

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

32

2.0

建筑学院

魏开

1

S0813079

历史建筑环境的保护与更新

32

2.0

建筑学院

郭谦

1

S0813088

建筑设计基础

32

2.0

建筑学院

费彦

1

S0813091

建筑营造法

32

2.0

建筑学院

肖旻

1

S0813095

传统民居与乡土聚落

32

2.0

建筑学院

潘莹

1

S0813096

岭南建筑与庭园

32

2.0

建筑学院

陆琦

1

S0813100

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

32

2.0

建筑学院

肖毅强

1

S0813103

商业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

32

2.0

建筑学院

王国光

1

S0813104

当代建筑理论与实践

32

2.0

建筑学院

刘宇波

1

S0813106

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与评论

32

2.0

建筑学院

阎瑾

1

S0813107

城市经济学

32

2.0

建筑学院

魏成

1

S0813108

城市社会学

32

2.0

建筑学院

刘玉亭

1

S0813110

城市更新与保护

32

2.0

建筑学院

张春阳

1

S0813111

城市空间与开发控制

32

2.0

建筑学院

王世福

1

S0813115

建筑环境声学导论

32

2.0

建筑学院

赵越喆

1

S0813116

建筑热环境的仿真设计

32

2.0

建筑学院

赵立华

1

S0813119

东南亚国家建筑

32

2.0

建筑学院

刘业

1

S0813121

建筑遮阳技术与设计

32

2.0

建筑学院

张磊

1

S0813122

室外热环境模拟设计

32

2.0

建筑学院

李琼

1

S0813125

声景学的理论与实践

32

2.0

建筑学院

袁晓梅

2

 

版权所有 © 2023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粤ICP备05084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