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彭伟良等三位博士研究生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8-201会议室举行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彭伟良博士的答辩题目为“铁镍合金表面析氧催化剂的构筑及其在碱性电化学水分解中的应用研究”,指导老师为袁斌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孙永明研究员担任本次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委员会委员有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的石倩正高级工程师,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的李成超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辉教授、袁斌教授、胡仁宗教授和杨黎春教授。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常明原博士后担任答辩秘书。彭伟良博士围绕具有强相互作用的多孔铁镍合金导电基底构建、表面催化剂的高效构筑机制、绿色可持续工艺体系的开发,用约35分钟的时间对自己博士期间的工作内容进行了阐述。随后,答辩委员会对其博士期间的研究内容进行了交流及讨论,各位成员肯定了彭伟良博士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工作成果,并围绕其博士学位论文提出了意见与建议,经过约一个小时的答辩,彭伟良博士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彭伟良博士于2018年进入广东省先进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后于2021年转为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袁斌教授。在硕博期间,彭伟良博士针对电化学水分解过程中析氧反应动力学缓慢,以及在工业化大电流密度条件下析氧反应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较差等关键科学与工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去合金化策略,成功构建出具有多孔活性层的铁镍合金作为高效导电基底,并深入揭示了催化剂与基底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机制;系统阐明了单原子对MXene材料氧化降解行为的影响机制,深入揭示了MXene氧化衍生产物与铁镍合金之间的界面反应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催化剂构筑新方法;开发出一种基于氯离子添加剂的催化剂构筑策略,深入揭示了氯离子的关键诱导作用,并结合退役锂电池回收废料再生技术,构建了绿色、可持续的催化剂制备工艺体系。该研究对于构建“电-氢”耦合的清洁能源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彭伟良博士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Appl.Catal.B: Environ.,Inorg.Chem.Front.,ACS Appl.Mater.& Interfaces等期刊发表SCI/EI论文8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8项(已授权2项),美国专利1项(已授权);并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奖学金等荣誉奖项。
彭伟良博士正在进行博士答辩
彭伟良博士与答辩委员会专家合影
彭伟良博士与导师袁斌教授合影
彭伟良博士与袁斌教授课题组合影
(图/文 彭伟良 /编辑 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