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上午10时,南开大学李福军教授到访本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大学城B5副楼三楼会议室给实验室的师生分享了题目为“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结构调控与全电池研究”的学术报告。
在本次报告中,李福军教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钠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的背景、历程以及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面临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紧接着,李福军教授进一步为我们分享了他在钠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成果。他先从P2型锰基正极材料切入,向我们描述这种材料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反应过程中的不可逆相变以及有害的姜泰勒效应。在这一方面,李福军教授为我们依次介绍了3种改性策略:在钠层掺杂钾,在过渡金属层掺杂镍钛,以及锂钛。通过这些策略,层层递进,一步步抑制材料的有害相变,最终实现全电压范围内的固溶反应,得到结构稳定的正极材料。另外,李福军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他在O3型正极材料方面的研究以及正负极材料预钠化和全电池匹配方面的成果。他向我们介绍了诸多材料改进的路线方法,也展示了目前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相关进展,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钠电行业的发展。
李福军教授的精彩分享全面而深入,为我们展示了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的多种路径,收获了热烈的掌声。随后,李福军教授还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为大家答疑解惑。
李福军教授做学术报告
刘军教授(右)向李福军教授(左)赠送实验室纪念牌
报告人简介:
李福军,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中国电化学青年奖,入选美国化学会Energy &Fuels Rising Stars。主要从事低成本钠离子电池反应机理与关键材料研究,开发了基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低成本高比能正极材料和稳定高比容金属/碳负极材料,揭示了正、负极材料的电荷补偿、相组成及演变、离子迁移等规律,阐明了材料结构与电池性能的构效关系,构筑了高效、稳定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在 PNAS、JACS、Angew. Chem.、Nat. Commun.、Adv. Mater.、Chem. Soc. Rev.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他引超过11000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8项,其中获授权10项;主编了“士四五”规划本科教材《二次电池科学与技术》。
(图/ 文 曾俊 /编辑 钟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