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2日下午4时许,香港城市大学曾志远教授到访本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大学城B5副楼三楼会议室给实验室的师生分享了题目为“二维TMDs的Li+电化学插层剥离技术及其原位液相透射电镜研究”的学术报告。
在本次报告中,曾志远教授首先对二维层状材料合成方法的发展历程做了清晰明了的总结,其中离子插层剥离法最为突出。相比于CVD法,这一方法制备的TMDs具有金属性、电负性等特点。Li+插层剥离的过程是先将原始层状材料如MoS2等涂覆在铜箔上并对锂金属组装扣式电池,在放电至嵌锂平台以下,转化反应平台以上的特定电压后,再将MoS2电极取出超声、离心分离,上清液中即是目标产物的单层MoS2纳米片。这一方法可以精确控制锂离子的插层数量,单双层纳米片产率 >90%。曾志远教授还介绍了二维纳米片材料实际应用的一些方向。比如通过一步共价功能修饰法将MoS2纳米片制备成纳米层压膜,扩层后的MoS2纳米片使得该膜有表现出优异的海水淡化性能。另外,曾志远教授也向我们介绍了利用原位液相TEM技术进行锂离子嵌入机理研究的工作。曾志远教授团队自主设计、并通过光刻技术制备的电化学液体电池,能够让电子束透过商用LiPF6/EC/DEC电解液,直接原位捕获电极界面纳米尺度的动态电化学锂化和脱锂的过程,如LiF纳米晶的形成、锂枝晶的生长、锂金属/钠金属负极在特定电极形貌下的火山喷发式沉积、电解液的分解和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的形成等。
曾志远教授的报告抽丝剥茧,细致入微,为我们分析电极电化学过程提供了原位透射技术的视角,收获了听众们的热烈掌声。随后曾志远教授还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科研收获。
曾志远教授做学术报告
曾志远教授与师生交流
刘军教授(右)向曾志远教授(左)赠送实验室纪念牌
报告人简介:
曾志远,2019年加入香港城市大学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成为城大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https:/www.zeng-lab.com/)。长期致力于锂离子电化学插层剥离技术、原位液相透射电镜技术、以及能源与环境等的研究。迄今为止共发表135篇学术论文(91篇IF >10),其中以第一通讯(大通讯)在Nat. Protoc.(2篇)、Nat. Synth.(1篇)、Chem. Soc. Rev.、Matter(2篇)、Adv. Mater.(2篇)、Angew. Chem. Int. Ed.、Prog. Mater. Sci.、Small(2篇)等杂志发表14篇代表性论文,他引20999次,19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Web of Science),H因子57(google scholar)。2023,2022,2020,2018四年度被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评为“高被引科学家”,2023,2022,2021,2020四年度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Most-cited Scientists)。2018年曾获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2015年曾任美国电化学协会旧金山分会秘书长。2022年分别获得Adv. Mater.,Small新兴研究者(RisingStar)称号。2021,2020年分别获Chem. Commun.,J. Mater. Chem. A新锐科学家(Emerging Investigators)称号,现任Front. Chem.(IF:5.545)副主编,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3.443),《电化学》,Chin. Chem. Lett.等杂志的青年编委。
(图/文习磊 /编辑钟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