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下午2时,内蒙古大学刘健教授到访本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大学城B5副楼三楼会议室给实验室的师生分享了题目为“纳米反应器的精细合成及能源转化应用”的学术报告。
在本次报告中,刘健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微/纳米反应器的研究工作。首先刘健教授提到微/纳米反应器的定义和基本结构特征,微/纳米反应器是模拟生物细胞,具有特定的形貌,特别是中室/腔室,多孔结构的介观尺度反应容器,能够实现多步反应时空耦合。接下来,刘健教授重点介绍了微/纳米反应器的合成方法,如“自下而上”的Bottom-up方式和“自上而下”的Top-down方法。随后,刘健教授介绍了纳米反应器反应工程,如限域/隔离效应、富集/传质增强、协同耦合。此外,刘健教授还介绍了微纳米反应器的应用,如级联反应,强调限域空间中的级联催化具有促进底物快速富集,多活性中心相互隔离、中间体流动受限,深度转化等优点。微纳米反应器还可以应用于金属硫族电池中,具有改善电极材料导电活性、适应体积变化以及限制穿梭等优点。最后刘健教授提出在微/纳米反应器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刘健教授的精彩分享细致入微,收获了听众们的热烈掌声。随后刘健教授还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拓展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
刘健教授学术报告题目
刘健教授做学术报告
各位专家赠送实验室纪念牌
(前排左一为刘育京教授,前排左二为刘健教授,前排右一为纪效波教授,前排右二为唐永炳教授)
报告人简介:
刘健,现任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入选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 (2022年)、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17年)等。连续六年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2018-2023年)。长期致力于纳米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在能源、催化相关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在催化纳米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纳米反应器构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创性成果。曾获得第14届国际催化大会青年科学家奖(2008),国际先进材料协会奖章(IAAM Medal, 2021),国际VEBLEO Fellow Award、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奖二等奖(2021,排名第一)、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2022)等奖项。现任Elsevier旗下杂志《Materials Today Sustainability》主编、《国家科学评论》等期刊编委。
(图/ 文 李晨 /编辑 钟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