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室但亮博士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时间:2023-06-05作者:浏览量:94


2023年6月2日,但亮等五位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于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B5-102会议室举行。但亮博士的答辩的题目为“过渡金属基纳米催化剂对MgH2储氢性能的影响”,指导老师为王辉教授。担任本次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席是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朱敏教授,委员有来自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的肖方明高工,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的聂铭高工,华南理工大学的王辉教授、欧阳柳章教授、刘军教授、胡仁宗教授。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刘雨轩专职副研究员担任答辩秘书。但亮博士针对高性能MgH2催化剂成本高,合成方法繁杂等问题,克服了设备搭建,催化剂设计、材料制备的困难,成功开发出一系列高性能的催化剂,在材料储氢性能及相关机理上均有所突破。但亮博士用30分钟的时间对其博士期间的工作进行了阐述。随后,答辩委员会委员对其博士期间的研究内容及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交流。各位委员充分肯定了但亮博士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工作成果,并围绕其博士学位论文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与建议。经过约一小时的答辩,但亮博士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但亮博士于2017年进入广东省先进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并于2019年硕博连读攻取博士学位,师从王辉教授。在攻读博士期间,但亮博士搭建了等离子体处理设备,通过引入掺杂改性的方法,解决了镁基储氢材料高性能催化剂制备成本高,方法冗杂的问题。首先高效合成了超细过渡金属Ni催化剂,其次通过在TiO2中掺杂Nb,显著降低H2在TiO2吸附解离的难度,Nb掺杂TiO2促进镁首次实现室温下快速吸氢,大幅降低镁氢化物的脱氢温度。然后利用NH3等离子体处理Nb掺杂TiO2实现N掺杂,优化MgH2/TiO2界面结构的电荷密度分布,进一步改善了镁氢化物的低温脱氢动力学。最后引入碳纳米管负载催化剂,实现碳纳米管对镁基材料的包覆,在维持优异吸脱氢性能的同时,显著提高循环容量保持率。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但亮博士在知名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上发表了多篇文章。


但亮博士正在进行博士答辩

但亮博士正在进行博士答辩

但亮博士正在和答辩委员会专家交流

答辩委员会主席朱敏教授祝贺但亮等五位博士研究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但亮博士与答辩委员会专家合影

但亮博士与导师王辉教授合影



(图 刘雨轩/文 但亮/编辑 钟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