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8日下午3时许,德国于利希国家研究中心贾春林教授到访本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大学城B5副楼三楼会议室给实验室的师生分享了题目为“Microstructure, strain and polarization of epitaxial nano-columnar PbTiO3/(PbTi)O composite films”的学术报告。
在本次报告中,贾春林教授从铁电材料在原子尺度下产生极化的原因入手,引出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在分析材料晶胞内原子位移的优势,并以外延PbTiO3/(PbTi)O复合膜为例系统地介绍了如何应用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 STEM)和负球面像差成像(NCSI)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等技术表征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和单一相中的晶胞应变。贾春林教授首先介绍了在HAADF STEM中通过计算的方式从平面和横截面进行PbTiO3/(PbTi)O复合膜两相的区分和晶格常数的标定。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利用NCSI技术,在复合膜的PbTiO3晶体中直接成像O、Pb、Ti原子,并通过计算建模迭代得到与实验结果相匹配的计算结果,在计算结果中去除引入的显微镜误差参数,得到了没有观测及成像误差的真实结果。最后,贾春林教授介绍了PbTiO3/(PbTi)O复合膜的成因,PbTiO3晶格缺氧形成了(PbTi)O,而与PbTiO3高度共格的(PbTi)O又引起了PbTiO3晶体结构的变化,实现了PbTiO3极化强度的提高。
贾春林教授的报告抽丝剥茧,细致入微,为我们提供了原子位移尺度下的材料研究视角,收获了听众们的热烈掌声。随后贾春林教授还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探讨关于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贾春林教授做学术报告
贾春林教授与师生交流
朱敏教授(右)向贾春林教授(左)赠送实验室纪念牌
报告人简介:
贾春林教授,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金属氧化物电子陶瓷微结构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1984年至1989年任复旦大学材料系助教、讲师。1989年至1993年在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微结构研究所做访问学者,获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今为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贾春林教授的研究兴趣包括金属氧化物铁电薄膜及畴界面的亚纳米结构缺陷与性能,以及皮米精度定量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学。特别在象差校正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及其应用于材料结构及缺陷的原子尺度研究方面做出了具有重要影响的工作。基于其在球差电镜超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氧化物材料研究的结合方面所作出的开创性研究和杰出贡献,获IFSM(国际显微学联合会)颁发的Hatsujiro Hashimoto Medal奖以及中国电镜学会钱临照奖。迄今,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曾多次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图/文习磊 /编辑钟泽明)